第118章 附錄2:頂尖企業的實習生計劃(1 / 2)

附錄2:頂尖企業的實習生計劃

頂尖企業“實習生”計劃

背景介紹:

據《商業周刊》調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開始從實習生中選拔人才填補空缺。入選該刊“雇主50強”榜單的公司中,有6家今年招聘的新員工中,50%以上曾經是實習生,榜單上排名第四的高盛公司的這一比例從2004年的38%提高到51%。負責高盛全球招聘事務的阿倫?馬庫斯說:“這的確是我們招聘工作的主要推動力。”這樣看來,實習生計劃,正在悄然開展起來。

外企招募實習生:尋找人才和培養人才的一種方式

在吸引實習生時,這些跨國大公司使用的技巧也越來越有創意。

歐萊雅公司讓實習生作為公司代表參加慈善活動。

雅培製藥有限公司的實習生為公司詳細分析業務情況並把研究成果提交給高級管理層。去年成為雅培製藥有限公司正式員工的薩爾塞多說:“我選擇雅培,主要是因為在這裏實習時得到的任務。我感覺自己確確實實是這家公司的一員。”

排在榜單第20位的埃森哲公司在大學招實習生時用咖啡杯做廣告,並以短信抽獎形式宣傳該公司職位。

穀歌公司認為,學生本人就是最好的招聘者。穀歌公司在大約80所美國大學裏招募工科畢業生充當“比薩大使”——在學校考試期間代表穀歌公司給同學提供比薩餅。

摩根投資銀行則發起一個互動交易遊戲以發現傑出人才。該銀行到一所大學宣傳“夢幻期貨”遊戲時,當地的其他高校也會有大批學生參與進來。

寶潔公司開始了2006年暑期實習生的校園招聘計劃,而且和應屆畢業生招聘同步進行;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則把實習生招募納入公司“早期人才發現”項目之一。通用電氣(GE)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王曉軍表示,目前GE亞太區實習生招募計劃已成為公司整個人力資源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早期發現人才的主要渠道是校園招聘,但後來發現,要在短短的幾天甚至是幾個小時裏對畢業生做出細致、準確的評估比較難,而短期工作則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潛力,公司實際上把實習生項目作為“最早期發現人才”的機會。

IBM人才管理與組織能力總監周晶則透露,去年參與暑期實習項目的學生中,有40%最終留在了IBM,今年希望這個比例能夠提高到80%,因此今年參加實習的相當一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將有機會進入IBM工作。

微軟、西門子、聯合利華等也都有著各自的實習生計劃。

國內企業招收實習生方麵和外企有著明顯區別

一些著名外企把實習生當作潛在員工看待,而國內一些企業把接收大學生實習作為一種負擔,甚至作為廉價勞動力使用。 曾在外企、國企、私企從事過市場和銷售管理工作的餘先生表示,外企和國內的企業人才理念不同。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挑選人才時特別注重人才的短期效用,希望招聘的人才在本行業已經有很多經驗,最好是一上班就能為公司創造淨利潤,對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較少考慮;而外企一般會更注重人才的長期效用,願意通過招聘實習生來發現人才。

畢業於複旦大學的小張說,他在上學期間對國內的一家著名企業非常向往,在大三暑假的時候就找到那家企業表示實習的意向,但那家企業人事部的一位負責人非常不耐煩地對他說:“我們這裏不接待,你到別的地方問問吧。”畢業後,小張選擇了一家外企工作。

上海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小王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裏到了一家國企實習,“去那裏實習是因為和專業對口,想積累點實踐經驗,但兩個月的時間沒學到什麼,基本上天天坐在辦公室,喝喝茶,看看報,打打雜,辦公室裏的老師對我也不錯,但一談到工作,就說你不懂,別添亂了。”暑假結束,小周帶著一紙蓋著公章的實習鑒定回到了學校。

上海海事大學的大四學生小曹在大三下學期時到一家民營企業實習,“那家公司就把我當成廉價勞動力了,幹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雜務,比如複印、打字,甚至送快遞,待了3個月,就象征性地給了500元錢。”

上海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小歐說:“我們學校要求大三下學期必須實習,而且有6個學分,但據我所知,很多同學都是隨便找一家單位混幾個月,最後自己寫個鑒定,讓單位蓋個章就回來了。”

實際上,由於在大學期間和企業接觸的較少,中國的大學生在就業時也會遇到不少麻煩。去年歐萊雅工業大賽首次進行了中國學生和法國學生之間的比賽,法國學生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態,而中國學生則缺少成熟度和老練度。

案例分析:

微軟實習

要進微軟當實習生,必須是‘三好學生’,即數學好、英語好、計算機好這三個基本要求。

微軟亞洲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以來,啟動了麵向亞太地區高校博士生、碩士生和優秀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實習生項目。該項目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和高校共同執行,旨在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基礎研究人才。實習學生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後要深入到研究小組進行為期3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實習。截至今年7月,已經有超過2500名來自亞太地區國家高校的學生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