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撥:
1不要總是自以為是。這樣做一陣可以,要是總這樣,人家就會討厭你。
2別人說話的時候你聽到了一耳朵,這個時候千萬別問人家在說什麼或者在說誰一類的話。人家既然沒有跟你說話,你最好知趣地離開。
3不要經常向人家請教過於簡單的問題,那樣人家會覺得你笨得不可救藥。
保持微妙距離,交淺不可言深
也許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起初你跟同事之間會感到很陌生,甚至說不上幾句話,而隨著交往的深入,你們也許會變得很親密,甚至會無話不談。但是大家也要注意,無論跟同事的關係有多好,也要注意保持距離,不要過於親密,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不要迷失自己,否則,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陷入同事挖掘的陷阱之中。
案例分享:
有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對什麼事情都不太了解,就在他極度困惑的時候,辦公室的一位同事非常熱心地照顧他,於是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可是沒過多久,他發現這住同事總喜歡發牢騷。一開始,他隻是聽著對方發牢騷,後來,由於過大的工作壓力,這個年輕人的情緒也無法自控,他心想,反正我的同事也時公司不滿,也在批評公司,所以他也開始對公司以及自己的主管加以埋怨,很放心地向同事訴說內心的苦惱。
沒過幾天,主管叫年輕人去談話,想要了解一下他對公司的不滿狀況。他一聽,嚇得神魂顛倒,一口咬定自己沒有對公司埋怨什麼。但後來,他還是被炒了魷魚。在他離開公司的那一刻,有人問他:“你知道跟你最親密的那個同事是誰嗎?你知道為什麼你被炒而他卻安然無恙嗎?”年輕人搖了搖頭。
“他是經理的表弟。”
這時候年輕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掉進了一個辦公室的陷阱之中!那個同事是經理特意安排的。
經驗總結:
辦公室裏的同事不比我們的家人,辦公室裏的陷阱也不可不防。你最好不要跟那些所謂的“同事”走得太近,過於親密,隻要保持一般的關係就行了,尤其是與那些有些利益相爭的人,更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千萬不要把私人感情帶到辦公室來。
有時候辦公室裏陷阱不一定是別人設置的圈套,也許是靠自己日積月累之間發現的。當你對自己的個人成績沾沾自喜時,也要懂得調整心態,不要引起別人對你過多的關注,也不要等你掉入陷阱之後才恍然大悟。
很多情況之下,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私人恩怨,利用觀察學習的方法對人進行分析,以此來製造大家共同的敵人。譬如說,找出一個和自己的“敵人”有摩擦的人,然後當著許多人的麵同情這個人所受的委屈,痛批“敵人”,最終利用你來把對方“殺死”。所以,你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跟同事太親密。
人們都喜歡在別人背後嚼舌頭,沒有什麼比聚在一起嘰嘰喳喳,把共同的敵人貶得一文不值更痛快了。但是你要知道,人心沒有永遠團結的時候,即使是在小圈圈裏,也還是會有反常的現象。
有一次,小張對著小李把小王最近與自己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講了一遍,然後很虛偽地補上一句:“其實小王人還是挺不錯的。”過了兩天,小李又對著小王說起小張上回說他壞話的事,還加上一句冠冕堂皇的話:“也許他是無心的。”
就這樣大圈圈裏有小圈圈,小圈圈裏又產生更小的圈圈,大家就在這些圈圈裏成天兜著轉,不時懷疑有哪個冷箭高手正在瞄準自己,預備偷襲或打小報告,搞得大家人心渙散,無法合作共事,結果影響的還是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所以,在辦公室裏就要踏踏實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看到辦公室裏的反常現象,就要遠遠躲開,讓自己保持中立。不要擔心自己會被孤立,與其陷入這個漩渦,天天被攪和得心神不定,倒還不如獨立。可見,跟同事相處也要注意一些方式和技巧,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
專家點撥:
1在一塊兒沒什麼交情,少說一些掏心窩子的話;你不答理人家不要緊,但不能說一些惡言狠話,以免留下禍根。
2遵循交淺不可言深的原則,不能茫茫然就打探別人的隱私,也不可向別人介紹自己的隱私。這是與人交往的程序,否則有可能連朋友都做不成。
3在新環境中,認真觀察同事的行為關係,謹慎探知他們之間的關係,以避免做出忌諱的事。
酒桌如戰場,說話更要注意分寸
在酒桌上說話,要想讓人對你產生好感,要想讓人感到你素質高尚,要想讓人感到你說話的分量,那麼,就必須要學會駕馭語言。巧妙的語言可以幫助你抬高身價,實現你要達到的目的。不恰當的語言則會帶來災禍。曆史上有酒後無德、醜態百出、喪盡廉恥者;有因貪酒而一生碌碌無為者;也有酒後吐真言而致禍事者;還有酒後失言泄密而被殺者。酒喝得恰到好處能讓人與人之間感情加深,一旦過量,就會好事變壞事了,小到誤事,大能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