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總結:
當別人正眉飛色舞地告訴你一些他自己認為非常得意的事時,你就算知道也最好假裝很有興趣地傾聽。別在人家話頭上澆冷水,一旦你插入談話並把自己在這方麵得意的經驗告訴對方時,極容易引起對方心中不快。倘若你所說的內容與對方的得意程度相仿,並且能夠使大家淡得更起勁,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但是,一旦你的經驗比他好得多,就保不住對方心裏會想:“你在輕視我。”所以當別人正在高談闊論的時候,插嘴表示“我知道得比你多”或“我的經驗比你好”真的不是什麼明智之舉。你應該側耳傾聽,讓對方暢所欲言而不是澆人冷水。
當今的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千差萬別。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們能說服自己,未必能說服他人。既然大家都有存在的道理,又何必整齊劃一呢?在談話過程中,難免會有激烈爭論的時候,但要記住:我們談話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隻要對方不是根本性的錯誤,隻是不同而已,我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避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尤其是初次相逢的陌生人之間,更不宜如此。
在談話中,我們如果對他人的話題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就會激發談話者的談話熱情。而另一方麵,如果對他人的話題興致不高,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談話者的談話情緒就低落。然而在談話中,話題各種各樣的都有,並不是每一個話題自己都感興趣。但是,即使對方的話題自己既不感興趣,又超出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不要流露出來。相反,自己可以要求對方以通俗的語言給自己講講,順便適當地恭維幾句,談話場麵一定會熱烈起來。
一般來說,人總是喜歡和自己有共識的人談話。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不願和他人講話的借口:“沒有共同語言。”應該說,大家出於某種原因,突然聚集在一起,談起話來,共同語言會更少,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們可以在原則的範圍內,盡量擴大與其他人的共識。雖然有時隻是附和而已,也可以收到類似善意謊言的良好效果。
為此,一定要體察他人在談話參與中的微妙變化,主動、及時地反應參與者的反饋信息,調整自己的姿態,用一種虛懷若穀的氣勢,容納他人的看法,這樣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親和力。
專家點撥:
1正因為談話是雙邊活動,一方對另一方的講述予以積極、適當的反饋,能使談話者更津津樂道,從而使談話愈加融洽、深入。
2一個成熟的人是能夠通過各種辦法,特別是通過語言的表達激發起對方的談話欲望,以此來溝通情況,完成自己的交往任務。
3平時注意培養自己多方麵的愛好和興趣,也可以根據談話方的喜好臨時學習某些知識,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說話需打圈繞彎,少直來直去
有句話叫“山路十八彎”,就是道路很崎嶇、不順當,但通過這彎彎曲曲的小路同樣可以達到目的地。在與人交往中,你也可以采取曲折的說話藝術,但是要選擇用哪種方法和人溝通,絕對要視當時的情況而定。有一點,就是必須想到對方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話。碰到專家的時候,就要詳細地分析、明白地表達,最好是能夠附上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言論,這時就得要直話直說了。但是如果碰到了外行人,一堆數據未必能夠讓對方了解,這時就得運用一些語言文字的技巧。即使必須兜著圈子,但能把話說得透徹,減少對方麵對事實時的難堪,也是值得的。看了下麵這個故事大家也許會受到一些啟發。
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