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則麵向全球華人中學生,舍棄試卷和標準答案,學生的作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交。此舉旨在激發和提升全球華人中學生對於數學研究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發現和培養有前途的年輕數學天才,增進海內外華人中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通過由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20多名世界一流數學家評審選手提交的選題論文,並最終展開麵對麵答辯確立獎項,旨在為年輕學子提供探索研究數學學問的平台。
(4)華人成就獎
華人成就獎是由全美華人協會設立的,主要授予那些在學術上有傑出貢獻,並且為美中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友誼作出成就的華人,每兩年評選一次。
知識解碼
華人數學家及其成就
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麵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恒等式”。
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譽為“華—王方法”。
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麵的研究成果國際上命名為“蘇氏錐麵”。熊慶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級的亞純函數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
“熊氏無窮級”。陳省身:關於示性類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陳示性類”。周煒良:在代數幾何學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周氏坐標”;
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環”。
吳文俊: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吳氏方法”;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吳氏公式”。
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題被國際數學界譽為“陳氏定理”。
陳永川:在組合數學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陳氏文法”。周海中:關於梅森素數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薑伯駒:關於尼爾森數計算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薑氏空間”;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薑氏子群”。陸啟鏗:關於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陸氏猜想”。夏道行:在泛函積分和不變測度論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夏氏不等式”。
楊樂和張廣厚:在函數論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王浩:關於數理邏輯的一個命題被國際上定為“王氏悖論”。侯振挺:關於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侯氏定理”。景乃桓:在對稱函數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景氏算子”。袁亞湘:在非線性規劃方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