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三路出兵(2 / 2)

二人倒吸一口涼氣,看來這攻打中合乃是個幌子。

二人顧不得震驚,隨即往袁江茗府邸趕去,三人相見一合計,袁江茗立即令家丁將內閣大臣與六部堂官都叫道自己府中。眾臣工大半夜被袁江茗叫來,不知是何緊急之事,待袁江茗將天下地輿圖拿出來指給眾臣工一看,眾臣嚇得是冷汗直冒。

眾臣一時間美麗主意,紛紛問袁江茗有何主意。

袁江茗言道:“內閣先擬詔,明日將此事呈奏陛下,今夜兵部先安排兵馬,隨即發兵!”

“丞相,兵馬司自然可以發兵,隻是這發兵如何發,需多少人馬,從何處調撥是好?”

“哪裏兵馬還可調用?”

“至都、回城、豐雲三處可用調度,總計兵馬三十萬!”

“如此並分三路,我領一路,兵馬五萬沿天爵河至中合支援,伏禦領兵一路二十萬由豐雲南下景官山,至景關河禦敵,江宇帶兵一路十萬,由北過天爵山至中合側翼以防不測!朝中之事便拜托各位了!”

眾臣工聞言躬身,袁江茗安排妥當,各部隨即調度兵馬,朝廷大事均交由內閣商議而定。

次日一早,群臣上殿啟奏,皇帝欣然同意,邊情緊急刻不容緩,袁江茗、江宇各往至都、回城提調兵馬,伏禦則往豐雲提調兵馬不題。

伏禦往豐雲未至,令手下副將先前往豐雲而去,自己卻調撥回轉往京城去了。

一時間倉促離京,尚未與漣玉相別,一路往玉柳莊而來,請上官燕入城將漣玉接出城來,漣玉知曉此回出征不同往日,隨著上官燕一道往玉柳莊來了。

伏禦將京城事托付上官燕,隨即帶著漣玉一道離去。

一家三口坐著馬車一路往豐雲奔去,待漣玉看清馬車卻非往南,而是往西,漣玉不由疑惑:“禦郎,我們不是往豐雲去麼?”

“東海王來勢洶洶,軍中怕是有個萬一,我將你托付給元晏派的莫掌教,我也好安心在前方打仗殺敵!”

漣玉聞言不語,輕輕抱著伏惠!良久漣玉言道:“此去元晏派費時,你又要折回豐雲,可安排妥當了麼,別是讓別有用心之人留下什麼話柄!”

“已然安排妥當,你放心便是!”

“這兵馬去了豐雲你當如何調度?我看東海王便是到了龍嶺也不會彙兵一處,景官山南麵有懷德,乃是三江交彙之處,你分兵五萬,在那處據守,以防不測!”

伏禦點頭言道:“知道了!”

“景官河南下向東南去,又折回西南,拐了一個大弧,此處雖有景官河以為天險,卻也不是好守的,需尋個適合處立下營寨,便是水戰強攻也能破除!”

“你安心便是,軍中多智者,行軍打仗我自然會與之商議,你便安心在元晏派等著便是!”

漣玉輕輕點點頭,伏禦策馬駕車,行至一日餘繞開回城往天爵山元晏派而去。

次日一早,伏禦行至天爵山下,早早便發出玉簡,山下早見莫弘智率弟子前來相迎。

見麵一陣寒暄,伏禦便將漣玉托付給莫弘智,兩廂依依不舍,伏禦舍下馬車禦劍而去。天外初見日出,這廂便見日落,倒是風林吹鏡湖,流下露珠點點,遠帆掠江去,憑欄隻謂相思苦,一年三百六十五,一朝相見一朝別,倒覺得像極了牛郎織女,卻不見鵲橋相助,抱著嚶嚶嚀嚀嬰兒,淚嘩嘩模糊了景色,幾分悲苦,幾分淒涼,誰可知戰場,頭顱血淚灑遍,有命回鄉,儂情誰記,片片紙屑寄往,隻見烽火連天魂歸他鄉!

漣玉含淚見伏禦騰空而去,心中猶如刀剜劍刺,莫弘智見狀隻能是唉聲歎氣,遣弟子遠遠看著以防不測,自顧回山區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說伏禦禦劍直往豐雲而來,到了豐雲城大軍已被副將洪都之領往景官山去,伏禦問了情況,卻是探子來報,東海王著令部將夏侯靖率兵五十萬南下龍嶺。聞此消息,洪都之力排眾議先伏禦一步率軍前往拒敵,伏禦暗道洪都之將帥之才,心中便生憐惜之意。

隨即離了豐雲往景官山趕去,一路上在雲端觀看四野,耳聽得大河滔滔便在眼前卻不見一兵一卒,莫非出了什麼意外?伏禦一路趕至景官山山腳,直到景官河旁尋覓半晌,方見大軍竟駐紮在一處依山闊地的江口,兵列陣法,頗有氣度。

伏禦暗喜手中有良將之才,隨即入營,卻不想引來的是一隊軍士團團包圍。這真是將雖知兵可布陣,兵不知將麵難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