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不知歲月,不覺間已是一月有餘了,黃小餘每夜都在窗前看那玄奧的道義,苦苦思索,卻始終是一知半解,不甚明了。
不過這山道修行倒是進步了不少,如今日落之前黃小餘已經能勉強能走到萬秀峰下的映月廣場了。
隻是山高路陡,上山遠比下山要累得多,離中午之前要往返一次的目標依舊是遙不可及。
而唯一值得高興的或許就是泡藥浴的事了罷,不知是泡的多了已經習慣了那疼痛感或是已然麻木了,總之如今泡藥浴再也沒有那強烈的蟲咬蟻鑽之痛了,反倒還覺得有些舒服享受,有時黃小餘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那藥水泡得神經錯亂了。
一天清晨,黃小餘正要去那山道修行,呂懷穀忽然叫住了他,說掌門真人要見他,讓他去悟道閣一趟。
到了悟道閣,黃小餘似乎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見到上善真人,拱手一拜,說:“弟子黃小餘拜見師父。”
上善真人手一擺,示意他免禮,並讓他坐了下來。
上善真人說:“你入我映月門已經一月有餘,如今修煉得如何了?”
黃小餘將山道修行的進展說予師父上善真人聽,上善真人不置可否。
“道法修煉得怎樣了?”上善真人問。
山道修行為的是鍛煉體質,修養心境,不過此項修行的進展卻多是由體力來決定的,再加上熟能生巧,完成它隻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上善真人並不關心。
但修道靠的卻是悟性,一個人在修道這條路上能走多遠,往往是由其悟性決定的,天縱奇才的人,甚至可以一日千裏,而若是沒有那份悟性,便是皓首窮經,也難見得道。
當然也有靠大毅力、大執著而最終得道的人,但那是需要有大機緣的,所以此類人是寥寥無幾。
上善真人顯然更關心弟子的悟性。
黃小餘答道:“弟子愚鈍,這一個多月來每夜都在研讀道義,但始終不能完全明白,奇怪得很,似是明白,卻又不知道是什麼,有時心中明亮,有時又困惑不解。”
上善真人聽罷,不禁笑了笑,問道:“莫不是這一個多月來你一直在研讀這道義?”
“這部分還沒看明白,所以弟子不曾往下修煉。”黃小餘說。
上善真人說道:“道義玄之又玄,別說一個多月了,為師悟了百餘年至今都未能悟透。”
黃小餘聽了不禁“啊”了一聲,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道心池考核那天,黃小餘道心澄澈空明,如皎月一般,故能浮在道心池上,此乃映月道心,所以上善真人對他是別有一番期待的。
上善真人正想將自己百年來悟道的一些心得說予黃小餘聽,但是話到嘴邊卻打住了。心想,大道三千,皆可成仙,道家向來講究道需自悟,萬人萬道,自己感悟到的與他心中的道未必相同,說予他聽隻怕對他沒有幫助,反倒束縛了他。
上善真人停頓了一會兒,捋了捋三縷仙須,接著說道:“這道義看個幾遍,能熟記即可,至於參透,那便要窮盡一生了。能否悟透還要看造化機緣,若是等悟透了再去修煉道法,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從今日起,你便可往下修煉道法了,與你一同入門的淩秀、趙小雅前幾日已先後修成道法第一卷了,你當抓緊才是。”
聽到趙小雅她們都已修成了道法第一卷,黃小餘不免感到驚訝,心中生出幾分羨慕來,隨即應了聲“是”。
幸虧這上善真人詢問得早,若是趕上閉關,過個十年八載的再詢問,那麼到那個時候,堂堂天下第一修真門派的映月門弟子黃小餘豈不是連半點道法都不會。
要是真的那樣,怕是傳了出去,映月門的千年清譽就要毀在黃小餘手裏了。
上善真人想了想,又問道:“白日裏你在山道上修行,閉了目識,你是怎樣感知道路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