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股市博弈:學會有益的雙重賭博(3 / 3)

盈利也可能造成傷痛

有一位股民叫熊偉勝,在延中、大飛樂放開股價之後,吃進了一批大飛樂。後來證交所修改交易規則,延中因量大漲得快,大飛樂因量小翻牌慢。這時熊偉勝算了一筆帳,照這種交易規則,大飛樂一周僅漲0.2%左右,還不如每天1%限幅時漲得快。本著“兩利相權取其重”的原則,熊偉勝向親戚借了一筆資金,準備吃進延中再拋大飛樂。但延中吃進後,又感到大飛樂好壞也能“搖帳”,沒舍得拋。這次算熊偉勝幸運,延中奔了幾天,剛拋出就遇崩盤。一次僥幸逃脫並未引起熊偉勝足夠警覺,反而更激起熊偉勝玩弄風險的興頭。3月19日鳳凰股波動,當日成交一萬多股,熊偉勝眼明手快,又搶進鳳凰。到4月,延中跌近300價位,熊偉勝又在打延中的算盤了。手裏資金都在鳳凰和大飛樂上,必須拋出一部分才能去搶延中反彈。拋什麼好呢?明眼人一看即知應先拋鳳凰為好,因為大飛樂本屬投機股,量小、盤子相對較穩,而鳳凰自大戶解除對它的操縱後,浮動籌碼一下子增加很多,市場一下難以消化,後市必定會有一番大折騰。但是熊偉勝不這麼想,他感到鳳凰一天能奔1%,大飛樂一天隻能跑百分之零點幾,於是拋出大飛樂,去搶子虛烏有的延中。300反彈,這一次熊偉勝終於沒能逃脫套牢的厄運。更糟的是他不但沒有懸崖勒馬,反而把彌補這一次損失的希望寄托在鳳凰身上。這時鳳凰股票的漲跌幅度達到5%,熊偉勝認為這一下鳳凰有竄勢了,捂得更緊了。結果,在延中賺來的錢還給了延中,在鳳凰身上賺來的錢又還給了鳳凰,先前的盈利造成後來失去的傷痛。辛辛苦苦兩個月,竹籃打水一場空。之所以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為,熊偉勝沒有很好地找到心理平衡點,沒有找到能力與期望的平衡點。

選擇吃進哪隻股票這也是一種博弈。就像熊偉勝,在大飛樂與延中的博弈中,雖然大飛樂每日在以很低的比例上漲,但是更大的利益驅使熊偉勝選擇了延中,還好延中沒有虧,賺了一筆,算是獲得正和博弈的良好結果。但是,在後來拋鳳凰還是拋延中的博弈中,熊偉勝卻拋出了相對穩賺的延中,捂著波動比較大的鳳凰。看著延中反彈了,在鳳凰和大飛樂之間該拋哪個的博弈中,將每天穩定上升零點幾個百分比的大飛樂拋了,購買了反彈的延中,結果當然是負和博弈——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這就是一個能力與期望達到納什均衡的問題。有點分析能力的人都知道,所謂延中300支撐點僅僅是心理上的,真正的技術支撐點還在280以下。作為一個有分析能力的投資者,在那種情況下,即使要搶反彈也寧可等280以後,不會在300就貿然入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熊偉勝的分析能力不太強,而且不善於掌握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平衡。既然如此,就應該適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以求兩者平衡。股價無限,各走一段,從頭吃到尾的好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資者所能追求的是次高價賣出,即定點提前了結,點定得巧就可能會碰到最高價脫手的好事;對已盈利的股票,如有可能,可一直持有直到它出現回檔為止,這樣靈活反應也可能賣到最高價。

而這種“可能”的前提是該股票質量較佳,價位並沒有高到足以崩盤的地步。從這一點看,鳳凰股票應該具有這種條件,可是熊偉勝卻高不成低不就,定要捂到賬麵利潤全部減去並搭上成本為止。當然,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眼前的賬麵虧損不等於永遠虧損,時來運轉之時,反敗為勝是完全可能的。但一檔股票如果已經有了20%的利潤,就絕不能讓它變虧本,在這之前的任何時間賣出都是合算的。

如何在股市這個大海中做到行雲流水、叱吒風雲?從根本上講,掌握購買股票品種之間的平衡比掌握嫻熟的炒股技巧更為重要。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之後才知道後悔。唯有如此,才能在股市博弈中求得先機。

投資與風險的心理博弈戰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曆,總是怪罪老天爺跟自己唱反調,為什麼自己總是一買了股票就下跌,一賣了股票就上漲?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假設你約了朋友看電影,說好了晚上7點在電影院前見麵碰頭。可是,左等右等到了8點還沒來。可當你前腳一走,你的朋友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了。你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呢?其實,這跟在股票市場的狀況是非常類似的,這不是運氣的問題,也不是湊巧,而是與你在麵對可能的付出與麵臨的風險之間的心理博弈戰有關。如果你對自己定一個目標,到7點半朋友不來,你就走,那麼這場心理博弈就不會那麼激烈,也就不會出現“你前腳走,後腳朋友來”的情況,股票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股市中的機會總是同風險相伴而生的,多抓機會就是多抓風險。技巧嫻熟的投資者喜歡在玩弄風險中體驗玩股票的樂趣,但是這類投資者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常常被人們忽略,那就是一旦踏錯敢於割肉而逃。這也是一種平衡投資與風險的方法。所以,在投資股票中,就應謹慎地對待投資機會,東抓西抓不如一把抓準。投資者製定投資計劃時,應該客觀地分析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和應對市場交易的能力,要大體清楚自己承擔投資風險的心理與資金承受能力是強還是弱或者一般。要避免過度投資的衝動和過高估計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在股票市場上,有白相股票的投資者,也有被股票白相的投資者。白相股票的投資者如魚得水,悠悠閑閑賺大錢,被股票白相的人天天忙出忙進,賺來賺去隻賺點零花錢。有人說這是水平的問題,也有人說是運氣的問題,其實這是投資與風險的心理博弈問題。

在實際的操作中,還要涉及一個心理博弈的問題。比如,我們必須到醫院接受一個危險的手術治療。醫生介紹進行這個手術時,利用一種輔助設備是有好處的。這種設備現在有兩個品牌的產品,使用方法和有關技術指標都一樣,價格也都是500元。醫生說:如果使用了甲設備後,能使手術的成功率從80%提高到90%,即增加10%存活率;如果不使用乙設備,病人手術的成功率會從90%減少到80%,即會減少10%存活率,增加10%死亡率。如果讓人們選擇,會選擇使用那個設備呢?答案是80%的人會選擇使用乙設備。

這就是一個規避風險的心理博弈問題。實際上甲乙兩個設備對手術治療成功率的影響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這就是正常人規避風險的心理。這種心理用於股票投資就是投資和風險的不對稱性。同樣的一個東西,人們失去它所經曆的痛苦要大於得到它所帶來的快樂。同樣一隻股票,人們經曆虧損的痛苦要大於獲利的歡樂,即投資者更在乎“風險”,經常會無意識地盡量避免“風險”,就像以上的第二種說法強調了死亡率,人們更在乎這一風險。

根據正常人的風險規避心理,我們在投資股票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這一點來進行心理博弈。

風險決策中常常存在以下幾個心理現象:麵對決策中的風險,應采取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時候或什麼條件下會表現出風險規避;什麼情況下又會表現出風險喜好,即更願意冒風險。一般有下列的規律:

在“獲利”時,會表現出風險規避,在“損失”時會表現出風險喜好。單純這樣說不太容易讓人理解,通過以下的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

1、假如你現在手頭有現金10萬元,有兩個可能獲利的股票供你選擇:如果你選擇投資A股票,可以保證收益1萬元;如果選擇投資B股票,有一半的可能性會一無所獲,也有一半的可能性會收益2萬元。請問你選擇那隻股票?

2、假如你現在手頭有現金10萬元,麵對兩個可能投資的項目,有以下兩種選擇:如果你選擇投資A股票,肯定會損失1萬元;如果選擇投資B股票,有一半的可能性沒有任何損失,也有一半的可能性會損失2萬元。如果你必須要選擇的話,請問你選擇哪隻股票?

經過調查,對第一道題目,80%的人會選擇投資A股票;對第二道題目,有80%的人會選擇投資B股票。因為在第一道題目中,人們感覺總體上是有收益的,是“獲利”的,既然是“獲利”,那就選擇不冒風險的方案、更穩妥的項目,選擇A股票。而在第二道題目中,人們的總體感覺是要冒風險的,是會有損失的。既然有損失,那就不如選擇一個損失最小,或者有可能沒有損失的方案,冒險“賭”一下是值得的,就會選擇B股票。

以上的這種投資與風險的博弈心理,在股市的投資決策和管理中,會給股民一些啟示。

但是,有時候“獲利”和“虧損”不是那麼容易判斷出來的,往往需要一個參照點,和參照點比較,才能更容易地判斷它的獲利與風險。通過製定不同的目標值,即你的止損點或者預期收益點,來影響投資者的得失判斷,進而影響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謹慎從事還是更趨於冒險。

張鼎城的股票投資就是一個例子。

張鼎城有資金10萬元,有兩種股票投資方案可供選擇:甲股票是穩定增值,但是每天上漲的比率隻有百分之零點幾。但是依照普遍的投資思路,基本有把握一個月實現獲利2萬元,風險比較低;乙股票風險比較大,需要采取新思路去管理這隻股票。即便如此,也隻有50%可能性一個月內獲利3萬元,當然,也有50%可能性被套牢。麵對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將預期獲利定在較低水平,比如,一個月內獲利1萬元,就拋出;二是將預期獲利定在較高水平,比如,一個月內獲利達到3萬元才出倉。在此兩種目標情況下,張鼎城會怎麼選擇呢?顯然,第一種情況下他更易選擇獲利少但風險也小的甲股票。因為,目標較低,反正比較容易獲得,不用冒太大風險;而第二種情況下更易選擇風險較大、獲利幾率較高的乙股票。因為預期獲利的目標較高,較難達成,“損失”的幾率也大,索性冒險幹一次,也許會獲得更好的收益,這是一種純粹的賭博心理。

事實上,不管是穩定型投資還是激進型投資,最核心的是對風險的控製。我們知道股票市場有很多種風險,比如說大盤風險、個股風險、信用風險、流動風險等,但不管是主動型投資、被動型投資、長期持有還是短期買賣,隻要你能夠知道你所進行投資的潛在風險,而又有相對應的降低風險的措施,你就是理性投資,否則,就是在投機。要想規避風險就要分清市場中哪些是買方的意見,哪些是賣方的意見。對於像瑞銀這樣的大型機構,本身有資產管理的業務,同時也有投資銀行的業務。當他做資產管理業務時,通過基金和自營盤買入股票,這個時候是買方;但在做投資銀行承銷上市公司的過程中,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向市場推介股票,這時他又是一個賣方。當他的意見來自於賣方的觀點的時候,很難保證他的觀點的中立性。

投資者在投資與風險中需要什麼樣的心理素質呢?

有航天員楊立偉那樣的心理素質,這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其實一點不高。無非是處變不驚,盈虧兩忘,掙了錢一笑了之,虧了錢揮之即去。重要的是“股市變動,我心不動”,用理性去麵對,不要讓情緒影響到判斷。心理博弈上的投資高手,不僅僅有一個好的心態,他們還需要擅長發現別人的心理弱點,找到獲利機會。成功運用心理學是投資高手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