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與莊家的雙重博弈論
莊家是什麼?是一批擁有龐大資金(如QFII和基金)且研究能力強大、資訊觸角發達的人。他們可以與上市公司合作,利用內幕消息炒作,甚至製造消息來操縱股價。他們還可以與媒體合作,與分析機構合作,其目的隻有一個:將散戶的錢最後放進自己的腰包。與散戶相比,莊家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更有甚者,他們有本事拿到每天的交易清單和記錄,能看清散戶的每一筆交易。看到了對方的底牌,怎能不勝?
在這場散戶與莊家的較量博弈中,單個散戶的資金實力相對於莊家來說較小,力量較為薄弱。散戶人數雖然眾多,但由於信息和個性上的差異,買賣方向很不一致,力量分散,不可能控製價格走向,隻能是股票市場價格的接受者,而莊家能夠采取各種手段操縱股票的價格。對於散戶一方來說,如果跟莊能夠及時出倉,這場博弈將以散戶的勝利而告終。相反,如果散戶不了解莊家的操作價格手段,沒有及時出倉,那麼博弈中勝利的將是莊家,散戶就會被套牢。可見,在這場雙重博弈中,散戶完全戰勝莊家幾乎是不可能的。與莊共舞,散戶的目標隻能是莊家吃肉我喝湯。
從理論上來講,莊家與散戶之間的博弈,是一個完全信息靜態的博弈。其納什均衡是大豬按腳踏板,小豬等待,大小豬獲得相同的收益。在股票市場上,莊家就類似於大豬,散戶就類似於小豬。莊家要獲利,隻有自己收集比較全麵的信息,利用大資金的優勢拉升個股,獲取差價。散戶既無能力收集比較全麵的信息,也無能力操縱價格,其最優戰略隻能像小豬一樣不去收集信息,而是跟著莊家走。雖然散戶跟莊家這一戰略沒有錯,但在實際過程中,散戶卻遠沒有“智豬博弈”中的小豬那麼幸運。
這是因為,首先,中國股票市場上的博弈,實際上也是一個“零和博弈”。從根本上說,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收益來源於股息。即使中國股市中每個上市公司公布的淨利潤都是真實的,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潤都抵消不了交易所、證券機構的手續費和政府收取的印花稅。例如,1996年,滬深全部上市公司的總利潤為300億元,而印花稅和交易手續費相加超過了300億元。
其次,莊家與散戶博弈實際的類型屬於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從這一博弈的信息角度來看,莊家與散戶之間信息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性,即莊家掌握信息而散戶不掌握信息。
第三,從博弈的順序來看,可以視作莊家先采取行動,在低價位時悄悄吸籌,而一般散戶無法覺察,這時,博弈還具有靜態博弈的性質。但當莊家吸籌完畢,開始拉升價格,散戶從概率上大致判斷出某個股有莊家,從而跟莊時,這一博弈就變成了一個動態博弈。由於莊家也知道散戶的戰略,因此,莊家的行為就常常具有欺騙性,所以在博弈中,隻有少量有分析能力的散戶才能贏利,大部分散戶將會屢屢上當而虧損。
東山信合投資公司的職員黃樹民講述了公司在與散戶的博弈中是如何操作的。
為了確保每一次坐莊成功,東山信合投資公司起莊之前都要經過精心策劃、反複論證,他們對新體康製藥業的運作可謂最為經典。
新體康製藥業是西藏的一家企業,總股本1億多,流通股5400萬,總體素質一般。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從多方麵了解到,這家企業在上市前做了許多文章,頗費了一番周折,比新體康製藥業條件好的許多企業也沒有拿到許可證,但他們卻獲準發行,而且很幸運地趕上了內部職工股的末班車。
東山信合投資公司馬上意識到新體康製藥業具備了一般做莊的要素,而且東山信合投資公司的老板和新體康製藥業公司的孫董事長在繞了一個彎後,竟然成了好朋友。能得到上市公司的默契配合,對於他們這樣的機構來說,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賺錢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新體康製藥業的流通股5400萬,以市價6元,吸籌3%計算,需要1億多,按拉高50%獲利20%考慮,拉抬、出貨階段還需1個億,合計2個億。而如果想獲利50%,則要至少拉高100%,需要的資金達3.5億。
隻有為上市公司製造一個炒作題材,才能吸引散戶投資者在他們吸足了籌碼後的拉高中勇於追買。籌到資金後,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就“編一個好故事”吸引廣大散戶。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在分析了1998年前後國內與海外的產業形勢特點後,一連設計了幾大新穎題材,這些“故事”天天在電視財經頻道、報紙的證券版上出現。
1998年10月21日,新體康製藥業終於無聲無息地遊進股海,其時大盤正在下落不止。在對比了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以及平均市盈率之後,東山信合投資公司計劃在5元附近開始建倉。9時22分,黃樹民慢慢敲入以下數字:5.25元,買入20萬股,順利成交。
由於資金有限,買入的成本應盡可能的低,他們手上的1億多是這樣安排的:新體康製藥業和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各買4000萬元,一是表示要共進退的義氣,二是要把新體康製藥業套住。
為了誘使別人賣掉手中的新體康製藥業股票,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就搞個大盤上漲或下跌。有時他們也在K線圖上畫出一個標準的上漲架勢,然後又把它破壞掉。有時也搞三天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漲一天跌三天,而漲幅也正好夠散戶的路費。
直到有一天,黃樹民發現如果排除他和助手成心放在盤麵上的對手盤不算,成交量已經萎縮到不足30萬股。想一想6000萬股的流通盤每日的換手率不足1%是什麼概念,而東山信合投資公司的倉位已截留下了近1600萬股的籌碼,黃樹民知道遊戲再玩下去就沒有意思了。
果然,第二天老板打來電話說可以歇手了。黃樹民特意留意了一下昨天的收盤價5.26元,從上市到此時兩個月的時間,價格下降了20%。
為此,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幫助新體康製藥業聯係媒體,先後安排媒體連續報道新體康製藥業,並表露出公司正進軍新興產業的意思。當時離春節長假還有一周。周一一開盤新體康製藥跳空高開,漲幅位居滬市榜首。此時,有大量的散戶跟進,價位繼續攀高,但是隨後兩天東山信合投資公司又大筆慣壓,將股價打回原形。周四的上午,新體康製藥還紋絲不動,下午黃樹民連續用對敲盤將股價推升了4%,吸引了不少的散戶。次日,新體康製藥再次跳空高開,並且異常沉穩地向著漲停榜方向而去,成交量放大近4倍,位居滬市漲幅前三名。但是黃樹民在漲停的位置上故意擱了30萬股的賣單用來吸引散戶,然後黃樹民自己連續放了幾筆大單一路砸下,在K線圖上留下了一條上影線。
春節後開市的第一天,新體康製藥業果然封在了漲停。以後的震蕩拉高,節後的大盤也非常爭氣,新體康製藥暴漲,回落之後,繼續倔強地以大漲小回的方式盤升。黃樹民發現新體康製藥業的盤口較以往操作的股票要輕許多,上麵有一筆大單,正在黃樹民猶豫是否吃掉時,也許已所剩無幾了。
最後,東山信合投資公司以均價不到7元的籌碼在15元以上經過反複調整終於放手,實現了勝利大逃亡,而眾多散戶卻在這場博弈中被套牢了。
總之,莊家在莊家與散戶的博弈中,其總的結果是,莊家獲取了比交易所少的中等規模的利潤,少數散戶獲取少部分盈利,大多數散戶虧損。
當別人貪婪時你要變得害怕
巴菲特通過不斷的股市實踐,很快地悟出一個道理: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變得勇敢、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變得害怕,要小心謹慎。因為在股市中,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別人的虧損。如何在博弈中勝出,把低買高賣賺到手的錢守住,不再送給別人,是作為股民個體博弈的目的。這種博弈既體現在你的頭腦發熱與理性的博弈中,也體現在你與大眾潮流進行博弈之中。有的時候,股市中激烈的戰鬥不是與莊家的博弈,而是自己與自己的博弈,也就是自己的理性與大眾潮流導致的頭腦發熱之間的較量。如果,理性戰勝了大眾趨勢,在大眾害怕的時候自己變得勇敢、貪婪,而在大眾貪婪紛紛買進的時候,自己卻變得害怕,采取出倉的行為時,你就戰勝了自己,也會在股市的博弈中獲勝。敵人就是自己,貪婪和恐懼無時不在纏繞著你和束縛著你的手腳。所以股市中該貪時一定要貪夠,恐懼時一定要遠離市場。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這樣才能克敵製勝。
股市交易是一種心理博弈,不僅僅是千百萬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場激烈的心理戰。股價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易雙方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股市博的就是心理素質。從長期看,股市中最終的贏家大多數是那些心理素質較高和心態較平和的人。
這個定律要求你要節製自己的貪婪心理,用理性去看待股市的博弈。在操作股票時,失去理性的貪婪表現在股價持續飄漲時的惜售。也就是說,害怕在賣掉股票之後,股票會繼續上漲。的確,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有時候它會令人懊惱得寢食難安。但是華爾街一直流行一句話:“當股票賣掉之後,別再過問股價的漲跌。”當股市走勢趨於惡化時,就要立即脫身,甚至立即停損認賠,不要讓自己套牢。在這方麵投資人常出現的心理障礙,除了怕股票賣掉之後的立即反彈心理外,還有另外兩大心理障礙,即不願承受小額損失以及始終盼望股市會反彈而死不承認自己眼光錯誤。事實上,買錯或賣錯是很正常的事,不足大驚小怪,隻是要避免錯得太離譜。
欣然接受多次的小額損失,但是要設法候機扳回來。華爾街交易員曾經表示,金融操作賺賠的機會都是二分之一,控製賠小錢,而設法賺大錢,才是賺錢賺在刀口上的道理。這個定律告誡你,當事態轉壞時,不要再心存僥幸希望情況會好轉。希望是心理創傷的治療劑,但決不是決定博弈取勝的法寶。
史蒂夫有幸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觀察最傑出的操作者切爾斯如何進行股票操作。即使在其他非常優秀的操作者之間,切爾斯也是個傳奇人物。在平淡無奇的股市中,切爾斯可以淨賺三十萬美元,碰到牛市可以賺五十萬美元或更多。
當史蒂夫還是個新手、在芝加哥開始操作時,運氣不錯,有一陣子還是在切爾斯旁邊操作。有一天早上,史蒂夫很早就進入辦公室,發現切爾斯自己一個人在裏麵。那時很多人操作的是史坦普五百種股價指數,史蒂夫就隨口問他,對當天的走勢有什麼看法。切爾斯的回答令史蒂夫大吃一驚。
“我不知道。”切爾斯說。
“那是因為你不想告訴我囉!”史蒂夫說。
“不,”切爾斯說,“我告訴你的是實話。我對市場將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
這時史蒂夫不禁害怕起來,因為他投入了許多的錢在史坦普股票五百種股價指數上,史蒂夫用一種空洞的眼神看著切爾斯。
最後史蒂夫終於擠出話來:“切爾斯,你顯然是這裏最出色的操作者之一。你真的對今天市場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
“不騙你。”
“那麼……那麼……怎麼操作?”
“告訴你,你不會相信的。”切爾斯說,“你真的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