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過:“最難的是開頭,如同音樂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講話往往也是如此,初次見麵,為了吸引陌生人的注意力,說好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開場白的好壞,幾乎可以決定你與陌生人交往的成敗。換言之,好的開場白就是成功交際的一半。大部分初次見麵的人在聽對方第一句話要比聽後麵的話認真得多,聽完第一句問話,很多人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決定了盡快結束談話,還是準備繼續談下去。因此,與人初次見麵要重視說好開場白,表示出了你的關心和愛心,這樣才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迅速抓住他人的注意力,並保證交談順利進行下去。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著名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打算到中國對鄧小平同誌進行一次專門采訪。然而,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在此之前中國與西方世界有著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法拉奇非常擔心對鄧小平的專訪能否成功。於是,在采訪前,她翻閱了許多有關鄧小平的書籍,在看到一本傳記時,她注意到鄧小平的生日是1904年8月22日。於是,她腦海中有了些想法。
1980年的8月22日,鄧小平同誌接受了法拉奇的專訪。
“鄧小平先生,首先我謹代表我們意大利人民祝福您,祝您生日快樂!”法拉奇十分謙遜有禮地說道。
“我的生日?我的生日不是明天嗎?”鄧小平分辯道。
或許是工作太繁忙了,鄧小平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生日。法拉奇這麼一說,鄧小平自己也搞糊塗了。
“不錯的,鄧小平先生,今天確實是您的生日。我是從您的傳記中知道的。”法拉奇信心十足地說。
“噢!既然你這樣說,就算是吧!我從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也已經76歲了。76啊,早就是衰退的年齡了!這也值得祝賀?”
顯然,法拉奇的問候已經讓鄧小平對她有了好感,所以鄧小平不禁和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鄧小平先生,我父親也是76歲了。如果我對他說那是一個衰退的年齡,他會給我一巴掌呢!”
法拉奇也和鄧小平開起了玩笑。
鄧小平聽後,哈哈大笑。
“他做的也許對。不過,我相信你肯定不會對你父親這樣說的,對吧?”
采訪氣氛就這樣十分融洽而輕鬆地形成了,接下來便是法拉奇此行的真正目的,她將談話引入正題。
“鄧小平先生,我想請教您幾個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不知您能否給我一個圓滿的解答。”
“我盡自己所能吧,盡量不讓你感到失望。我總不能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空手而回吧!要知道我們中國可是個禮儀之邦。”
由於法拉奇在采訪開始前先來了一個恰如其分的祝賀生日的寒暄,為她的采訪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氣氛,所以她的采訪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複。法拉奇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由於她明白:與陌生人交流,說出的第一句話尤其重要,說好第一句話之後,切入正題就會使事情變得順利很多。因此,在生活與工作中,如果你感到和初次見麵的人開始交談有一定的困難時,那麼,就說明你的第一句話沒有說好,沒有讓對方對此產生興趣,如果對方對你的第一句話產生了興趣,那麼,你們的談話自然會變得自然順暢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