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透過表現看清陌生人(1 / 1)

初次見麵,想要認識一個陌生人,主要是要認識這個人的內心,內心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就要抓住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的東西,來勘破他的內在活動,這就是看透對方心理的藝術。

看透對方心理的藝術,是心理學研究的目標之一。但是,這種藝術不能隻靠理論來解決,因為人不是傀儡,不會按照他人所預定的計劃去行動,必須配合實際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來進行。

麵對初識之人,通過表現來揣摩對方的行為,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依靠這種辦法,你可以仔細觀察對方的舉止言談,捕捉其內心活動的蛛絲馬跡;也可以揣摩對方的狀態神情,探索引發這類行為的心理因素。

中國古代的軍事家非常強調透視對方的心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這個道理。

與孫子齊名的古代軍事家吳起曾這樣說過:“凡是戰爭開始,首先必須了解對方將領的個性,然後才研究他的才能。”換句話說,麵臨戰爭的時候,應先調查敵將,然後才觀察他的能力,依對方的狀況來運用適當的手段,這樣就能穩操勝算了。人的個性隨處可見。如果你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你一定會發現不同個性的種種表現。可見,一個識人高手,無論一個人對他來說是如何的陌生,然而,他都能夠通過對方微不足道的表麵現象,來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據說美國大財閥之一,洛克菲勒的創立者約翰·D·洛克菲勒,是觀察人物的高手。他可以從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看透一個人。他根據對方的居住環境,也能發現其真實的麵貌。譬如,利用假日出其不意地到同事家裏拜訪,隨意看看其書櫃上所擺放的書籍,即可了解對方的“興趣”。

當然,麵對不熟識的人,要透視他們,首先要選取最佳的“位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無論多麼敏銳的眼光,隻要與物體太接近,焦點便不容易調到合適的位置。不能保持一定的距離,鏡頭就無法發揮它的功效,所以我們還是從各種角度來觀察事物比較恰當。

當你觀察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他的目光也可能在你投向他的時候,他也在投向你,而此時,他也會從你的表現來認識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你要考慮全麵一些。

喜好談論別人的人,在他的言談舉止中,同時也在接受別人對他的觀察。人們從他批評別人的證據中,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人格。

然而,真正的察人高手,往往從別人不經意或細枝末節中就能看出很多的東西來,就像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偵探,會注意對方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有經驗的推銷員或店員,通常是鑒別初次見麵者身份的天才。

日本管理顧問武田哲男歸納出幾種常見的習慣動作,反映了特定的個性與行為模式:

1.喜歡眨眼:這種人心胸狹隘,不太能夠信任。如果和這種人進行交涉或有事請托時,最好直截了當地說明。

2.習慣盯著別人看:代表警戒心很強,不容易表露內心情感,所以麵對他們,避免出現過度熱情或是開玩笑的言語。

3.喜歡提高音量說話:多半是自我主義者,對自己很有自信,如果你認為自己不適合奉承別人,最好和這種人劃清界線。

4.穿著不拘小節:也代表個性隨和,而且麵對人情壓力時容易屈服,所以有事情找他們商量時,最好是套交情,遠比透過公事上的關係要來得有效。

5.一坐下就翹腳:這種人充滿企圖心與自信,而且有行動力,下定決心後會立刻行動。

6.邊說話邊摸下巴:通常個性謹慎,警戒心也強。

7.將兩手環抱在胸前:做事也非常謹慎,行動力強,堅持己見。

所以說,麵對初次見麵的人,你一定要具備識人的本領,而以上我們所說的這些知識相信可以幫助你在觀察人的言行之餘,真切了解一個人。總之,要看穿被歪曲、粉飾的言行,才能辨認別人心中的真意。

因此唯有利用從現實生活中學到的知識來觀察,才能更準確地分析人心並看透人的本質。

一語搞定陌生人

隻要你能準確地抓住他的心,相信一定能獲得他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