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便橋議和(三)(2 / 2)

之後,又有眾多的部落首領向頡利可汗提出要帶領部落勇士離開,返回草原。

頡利可汗的心腹勃貼站在頡利可汗的身後,低聲的說道:“大汗,如今事已不可為,我大突厥汗國軍心已散,在這長安城下,已經占不到任何的便宜。臣懇請大汗以大局為重,求和撤兵。”

頡利可汗略顯詫異的看了看自己的心腹勃貼,他知道勃貼是最支持自己和大唐爭天下的,可是如今勃貼竟然也向自己提出了求和撤兵。

頡利可汗看了看身後的密密麻麻的大唐軍隊,又看了看便橋橋頭,與自己近在咫尺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他滿含無奈的向天空揮動鞭子,大喊一聲:“求和,撤兵!”

聽到頡利可汗宣布撤兵。

頡利可汗身邊的突厥各部落首領都紛紛對著頡利可汗躬身行禮道:“大汗英明!”

頡利可汗身後的突厥軍隊,也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喜悅。

跟隨在大唐皇帝李世民身後的房玄齡、杜如晦、崔幹、盧承慶、岑文本表麵上態度從容,內心裏卻恐懼萬分。他們距離死亡隻有一橋之隔,便橋的對麵就是頡利可汗統領的三十餘萬突厥大軍,隻需要一個照麵,突厥大軍就可以將他們徹底的踏為肉泥。之前大唐禮部尚書崔幹曾經提議拆除便橋,大唐皇帝李世民為了給突厥人內心裏造成壓力,並沒有同意。而此時,所有人都崇拜的看著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們六位麵對三十餘萬突厥軍隊,能夠站在原地,保持淡定從容,已經算是定力過人,勇氣超群了,可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他不但聲色俱厲的痛罵頡利可汗背信棄義,而且縱馬前行,直至到了便橋橋頭,給了頡利可汗莫大的心裏壓力。這份定力,這份膽氣,真的讓人羨慕,讓人佩服啊,而正是有了這份從容和膽氣才徹底唬住了突厥的頡利可汗,讓頡利下定決心,求和撤兵。

頡利可汗宣布撤兵,大唐皇帝李世民內心裏也不禁壓力頓減,談吐舉止愈發的淡定從容。他高聲對頡利可汗喊話道:“頡利可汗,既然你已經決定向我大唐求和了。朕聽聞你突厥盛產良馬,你可否貢獻出來一匹白馬,朕與你共殺之,重新約定:大唐和突厥守望互助,共結盟邦,不啟戰事,如何?”

頡利可汗麵色陰沉,大手一揮,一匹白馬被牽到了便橋正中。大唐皇帝李世民、大突厥汗國可汗頡利兩人同時拍馬發力,將白馬共同擊殺於便橋之上。之後兩人同時下馬,對天盟誓道:“皇天後土在上,大唐和突厥結為盟邦,守望互助,不啟戰事。皇天後土作證,如有一方輕啟戰事者,請上天以五雷轟頂,天崩地裂擊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