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世民站在橋頭高聲向頡利可汗喊道:“頡利,這長安城下,我大唐有軍隊七十餘萬,而你突厥僅有三十餘萬軍隊,我大唐的軍隊是你突厥軍隊數量的兩倍還多。如果你非要雞蛋碰石頭,行那螳臂擋車之舉,我大唐就和你突厥在這長安城下,血拚一場,看看最終,誰能笑到最後?朕現在占著優勢,但是朕現在並不想和你們突厥輕開戰事,結下世仇。朕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一個逃命的機會。隻要你們求和,撤兵,朕就允許你們返回你們的草原去,不再命令李靖統領十數萬大軍進攻你們的草原,不再讓我大唐軍隊進攻,追擊你們,頡利,這是朕的底線,如若你不同意,那麼咱們就在這長安城下,大戰一場,看看這天下,到底誰主沉浮?”
頡利可汗臉色大變,他沒有想到大唐帝都長安城下,竟然有這麼多的軍隊。整整七十餘萬大軍,是自己統領的突厥大軍人數的兩倍,大唐從哪裏變出來這麼多軍隊的?這,這太可怕了?
而他並不知道,他身後的六十萬大軍,隻不過是關德王、隴右李氏皇族主事李雄、關隴貴族主事長孫無忌組織起來的身穿大唐盔甲的關隴之地的普通百姓罷了,徒有其表,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
大唐皇帝李世民提出來的在這大唐帝都長安城下,突厥和大唐血拚一場,頡利是萬萬不敢的。這次,突厥是起傾國之兵南下的,如果如同李世民所說,在這長安城下血拚一場。大突厥汗國勇士拚光了,諾大的大突厥汗國就會徹底陷入沒有軍隊防禦,保護的狀態,軍隊那可是一個國家震懾四方的利器。沒有了軍隊,大突厥汗國周邊的吐穀渾、高麗、薛延陀部落如果不把大突厥汗國生吞活剝,吃個一幹二淨,那肯定是不會罷休的。
可是不血拚就要議和。提起議和,這讓頡利可汗感到異常的難受,他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起傾國之兵南下,暗度密道,到達了大唐帝都長安城下,可謂是用兵如神,占盡優勢,可是如今,短短數日,自己竟然優勢盡失,被李世民擠兌的隻能屈膝求和,求大唐皇帝李世民放過自己和自己所統率的大軍一條生路,允許自己和自己的大軍逃離大唐,逃回草原。這形勢的快速轉變,讓頡利覺得不可思議,內心裏也十分的難以接受。
看到身後密密麻麻的大唐軍隊,又看到頡利可汗麵露猶豫。突厥各部落的首領們紛紛走到頡利可汗的麵前說道:
“大汗,如今局勢對我們十分的不利。大唐軍隊人數眾多,我們打,肯定打不過,大唐又派李靖偷襲我們位於定襄的汗帳,形勢如此緊迫。臣等懇請大汗撤兵,以圖保存實力。”
“大汗,我們所圖者,無非是大唐的府庫。如今大唐府庫裏麵的財富,我們已經瓜分完畢。再呆在大唐帝都長安城下,又有什麼意義?難道隻為了白白折損我大突厥汗國的勇士?臣等懇請大汗撤兵,莫再做那無意義的事情。”
地盤和幽州接壤的幾個部落的首領內心裏更是焦急萬分,他們擔心頡利可汗為了他那虛無縹緲的帝王霸業,滯留在大唐帝都長安城下,和大唐死耗,而他們的地盤卻被李靖統率的大軍侵占。於是,他們直接嚷道:“大汗,你如果想留這長安城下,和大唐繼續作戰,那恕臣等不能再追隨大汗征戰。臣等地盤、部落危在旦夕,臣等決定立即和大唐媾(gou)和,請大唐允許我們南返,回救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