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川地鱷潭 第三十四章冰霧之厄(1 / 2)

不過是一處不起眼的山頭,陳頂驍竟然阻擋住了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為了不再增加無謂的傷亡,蒙軍采用了圍而不打的策略,想要將陳頂驍困死在山上。陳頂驍出身軍門,當然知道這樣下去的後果。他率軍幾次衝殺,不但沒有衝出重圍,反而手下眾官兵非死即傷,損兵折將。在數次衝殺之中,這裏十八位親隨,有六人戰死。

餘下幾位見勢不妙,拚死護送陳頂驍撤回山上。一轉眼,被蒙古圍困了十餘天,山上的糧食已告罄,眼看義軍就要被瓦解。但就在此時,天降祥瑞,在山上的一眼泉水之中,竟然發現了龍。很多人爭相慶賀,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沒想到陳頂驍卻說道:“龍困淺水,非祥瑞也。”但在古代,還是很多人將這個視作吉祥的象征,陳頂驍被困山上,本來兵無鬥誌,將無戰心,恰恰在這時候真龍現身。消息傳開後,瀕臨潰敗的義軍重新振作起來。

陳頂驍也采納了手下的建議,聯絡上了遠在湖北的一支義軍,請求救援自己,屆時裏應外合,絕對可以擊敗蒙軍。送信人放出去之後,發生了兩件事情。困守孤山的陳頂驍沒有探知這兩件事情,而這兩件事情對他而言,都是致命的。

事件一:送信人由四位親隨將軍護送,一路砍殺衝下了孤山,沒跑多遠便陷入了重圍。因為蒙軍斷定,陳頂驍沒有親自帶隊,來人一定是要突圍求援的,所以故意讓出一條路,而後重重包圍。義軍死戰不降,全軍覆沒,四位親隨將軍三位力竭而亡,一位見突圍無望,自刎而死。而那封求援信葉落入了敵手。蒙軍見陳頂驍向外求援的對象,乃是湖北的義軍首領,名叫葛天鵬的。蒙軍得到了這封信,大喜過望,可說是正中他們下懷。為什麼,這就要說第二件事情了。

事件二:葛天鵬,原湖北小吏,善於鑽營。時值天下大亂,蒙古入侵,各地義兵揭竿而起。葛天鵬投靠了當地義軍。後義軍首領援赴襄陽途中中伏,首領陣亡。葛天鵬收羅殘部,自號天命王,繼續與元朝戰鬥。就在上個月,葛天鵬所部在川鄂邊界被滅,葛天鵬投降。

兩件事綜合在一起,結果不說自明了。

話說三日後的晚上,月黑風高。孤山腳下的蒙古軍營突然大亂,斥候來報:“天命王率援軍殺到,韃子大亂!”陳頂驍喜出望外,連忙命令三軍一起殺出,與天命王裏應外合。沒想到剛到山腳下,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葛天鵬已經揮舞著大刀殺來,口中喝道:“逆賊受死!”陳頂驍大駭,伏鞍藏身,臂膀中了一刀。此一戰,僅餘的八位親隨全部戰死,陳頂驍左右不得衝出,血透甲胄!

蒙古大軍圍攏上來,為首的將領說道:“陳將軍高義,今以盡力。若能倒戈而降,我主必然厚待。”

陳頂驍嘴角淌著血,臉上掛著慘笑,朗聲說道:“天意如此,非吾輩所能為也,丈夫在世,報國而死,何憾之有!”說罷,吞劍而亡。

蒙古有感於陳頂驍的武勇,將其並十八將軍葬在了孤山之上。而後人反元,在孤山一帶仰慕將軍高義,特將陵墓重修,這才有了我們今日所見到的局麵。

看完了這段記載後,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那場八百年前的戰鬥就發生在了眼前。烏仁圖雅說起來也是蒙古人的一支,我不忍將原文全部說出,隻是講了一部分而已。

烏仁圖雅問道:“這麼說,我們是在陳將軍的陵墓裏?”

這一點確認無疑了,十八將軍的石雕,球形的建築等,全都是出自後人的手筆。不過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既然是厚葬陳頂驍,重修陵墓,為什麼要將陵墓修成這樣子呢?這座孤山的山泉之中曾經發現了龍,與我們在江中遇到的龍有什麼關係呢?是同一條,還是它的後代呢?

我們正在詫異間的時候,十八尊石像突然有了反應,每一尊石像的眼睛都發出了幽蘭色的光芒,黑暗之中看上去十分恐怖。太乾預感不妙,喝了聲:“退後!”我和烏仁圖雅正要跑開,但此時已然來不及了,隻見十八尊將軍像的眼中漫出了兩股藍色的青煙。這些青煙全都彙聚在了中心地帶,矯若遊龍,糾纏在了一處,未幾,這股青煙越來越濃,不多時,已經將我們團團圍住了。我與烏仁圖雅近在咫尺,卻互相都看不見。我一下子慌了神,大聲喊道:“太乾,太乾!”烏仁圖雅慌忙說道:“這是怎麼了?”從身影判斷,她就在我身邊,但是我一點兒也看不到。

而太乾遲遲沒有回應我,我尤其擔心。正要挪動腳步往前走,猛不防這團霧氣仿佛長了眼睛似的,尤似一把利劍朝我射來。我雖然沒搞清楚這團霧氣是什麼,卻也知道來者不善,趕緊低頭躲過去。這團霧氣從我頭頂掠過,隻覺得一陣涼意襲來,這種低溫是我從未感受過的。盡管隻是掠過了我的頭頂,我還是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上下牙關咯咯相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