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川地鱷潭 第二十六章河神江(2 / 2)

不過大家來到此地後發現,這裏並非太平之地。因為原本祥和的部落內,接二連三地發聲了人口失蹤的事件,就連所養的牲畜都莫名其妙地消失。後來,有一個年輕的模樣小孩兒丟失了三隻羊,按照族裏的規矩,是要受到鞭笞之刑的。但是小孩子惶恐大驚,倒不是因為他害怕被打,而是因為他見到了三隻羊失蹤的真相。根據他的講述,人們得知了河神江中有水怪的存在。那時候科技等有限,人們都認為那是江神。說起來這件事情正巧發生在了八月間,因此,人們便決定了在那一天祭祀河神。

而今天,才是七月份,馬群嘶鳴也正是因為河神現身。聽年輕人說完了這些,旁邊一個年紀相對大一些的人說道:“今年河神提前現身了,怕是有什麼不好的征兆啊。”一時間,在場的圖瓦人無不感慨。

我聽後,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問掮客是不是水怪隻有每年的八月現身。

掮客搖頭道:“這個我也不清楚,反正我在那個地方呆了一年,隻見過一次。”

我想,掮客半個月前見過一次,應該是六月份左右,七月份水怪再次現身,看來我們這個季節去未必會合適宜,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總要搏一把才好。於是我打聽清楚了那些圖瓦人的所在,和太乾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便動身前往。

按照掮客在水係圖上勾勒出來的坐標,花費了一天半的時間後,我們終於見到了在江邊飲水的馬群。不僅有馬群,還有羊群和牛群。這是圖瓦人的標誌之一。盡管南遷了,但他們還是保持著畜牧業的“老本行”。再看兩岸的景色,芳草萋萋,樹高林密,恍如一個世外桃源。隻是這一帶的居民甚少,除了這些圖瓦人,我竟然再也沒有見到其他的人。

蒙古人的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我們將船靠岸後,說明了來意,隻說是來旅遊的。圖瓦人爽快地租了一間房子給我們。這裏的環境不像內蒙古那麼寒冷,當地的建築都隻是木質的房子,住在裏麵溫度適宜,各種生活用品也一應俱全。接待我們的是一個梳著麻花辮的小姑娘,雖然大部分都與現代人的打扮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的生活習慣還是秉承了圖瓦人的傳統。

一切安頓停當後,當晚,這些圖瓦人還為我們準備了歡迎儀式。隻是這個部族的人太少了,隻有二三十個人,否則的話,應該會更熱鬧一些。帶頭的是一個蓄著花白胡子的老爺子,麵色紅潤,鶴發童顏,說起話來聲如洪鍾,很是豪爽。我問老爺子,這附近景色優美,為什麼沒有見別的人家呢。

老爺子閉口不談,而是說了句交通不便,就把我們的問題繞過去了。

但是我心裏明白,這裏有圖瓦人,有河神江,有牲口群,必然是我們要找的地方。我們也不好當麵問出心裏的疑問,隻好三言兩語場麵話交代了過去,當晚就歇息下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趁著圖瓦人都還沒有起來,先在江邊架好了一些設備,準備用來抓拍現身的水怪。我心中十有八九地篤定,這水怪便是在磨山之上現身的巨龍。要不然很難有這麼巧的事情。

太乾也認可這種說法。但是有關於水怪的傳聞何止千百,值得信服的證據卻沒有多少。因為這是需要運氣的……我們的運氣顯然不太好,在江邊守候了一天也沒有收獲。我看著滔滔江水,心想,難道龍和蛇一樣,也有冬眠的習慣嗎?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龍和蛇絕對是聯係緊密的一種。從曆史記載、故事傳說中可見古帝王身上的龍紋來源於越文化的蛇。《山海經.大荒》裏說“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七十裏。”《說文》:南蠻,東南越,蛇種。《路史》:三皇蛇身。斷發文身是古越習俗,後世帝王不再紋身,但他們穿的黃袍上的龍也是細長的蛇形之身。而民間也有將蛇作為小龍的說法。

照這麼看,以蛇的習性來猜測龍的行為,似乎並不過分。但是那麼大的一條龍,會選擇在哪裏冬眠?這是一個問題。我沒有見過龍,很多問題都無法判斷。第一天,我們毫無收獲。

當晚,太乾我們倆在木屋裏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河神江連接長江水域,既然龍是從長江遊到此處的,同樣能從此處遊回長江。這一看法倒是提醒了我,我說道:“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龍再玄妙,也擺脫不了動物的局限性。動物分劃地盤,有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便是食物。長江兩岸的經濟發展已經非常迅速,無法保證龍的食物來源。這裏不一樣,有牲畜群,又臨江,是龍理想的生存場所。”

太乾對我的說法很是讚同,便問我接下來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