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川地鱷潭 第二十二章兩世為人(2 / 2)

“這種專業的計劃,除非我們包家祖墳冒青煙,所以還是得讓你來。”

我想了片刻,雖然之前有過數次見識到龍骨的機會,但是有關於這種生物大部分還是停留在了紙麵上。我靈機一動,決定用一些我以前的知識來一出“瞞天過海”:“龍這種東西,顧名思義,呃……就其生理構造來說跟蛇是一樣的。它們身上全身都是肌肉,所以絞殺的力量非常大……哦對,別看它們的體型很大,其實它們製敵憑借的不是體型優勢,這是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就像人們平時都說龍虎鬥,龍和虎的戰鬥力相當,雖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但是也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收拾得了的……”說了許久,我自己都覺得相當扯淡了。我試圖從蟒蛇的角度去分析,又試圖從俗語的角度來解釋。

本以為自己這次露怯了,沒想到,包大根竟然聽得津津有味,還主動地問:“你是讀書人,那你說一下,龍為什麼叫龍呢?”

我靠,這可把我難住了。雖然我“這一世”是中文科班出身,但做學問遠沒有這麼刨根為底兒。我隻知道,長角的龍是上古先民虛構的形象。最初的科學界認為,它身上集合了多種動物的顯著特征,其目的是突出這種生物的威儀及莊嚴。在20世紀40年代,著名的學者聞一多便探討了龍的原型,據其考證,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圖騰的集合就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聞一多之後,不少學者也都認為龍的原型是蛇。這也是我剛才為什麼往蟒蛇上麵靠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也解釋不了為什麼龍稱之為龍。我思索了一陣兒,而後說道:“關於龍的稱呼,其實也是默認的一種文化形式,潛移默化而已,就好比咱們人為什麼稱之為人,不叫貓啊狗的,你有沒有想過?”

其實我這種很狡猾的繞開話題,並沒有把握能讓包大根轉移注意力。但他卻一副冥思苦想的樣子。忽然,他一拍大腿:“你說吧,咱們什麼時候行動?”

一聽這話,我新有點兒慌,沒想到他這麼著急,於是笑了一下說道:“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咱們出去也不合適啊。照我說,你先洗洗身子,理理發什麼的,動身不著急,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找到的。”

不想包大根一拍船艙裏歪倒的木桌,惡狠狠地說了句:“老子等了十七年了,能不著急嗎?”他一扭頭:“小武,給我盯住了他,可不能讓他跑了。明天一早我就回來。”說完,他就出了船艙。

我本想出去看看,卻被守在門口的啞巴小武攔了下來。這一晚十分漫長,我想跟小武套近乎,他卻說不出話來,我在布滿灰塵的牆上寫字,他看都不看。我有些灰心了,看著這小武年紀不大,性格卻非常老練,我一時間也沒有了策略,隻好是守在這裏想別的方法。

我一夜未歸,俞悅和崔中元兩個人也應該察覺到了情況不對。不過湖北這麼大,武漢這麼大,他們是不大可能找到這個地方來的。我歎了一口氣,蜷縮著身子,漸漸闔上了眼睛。

第二天還在朦朧之中,被一個人推醒了。睜開眼睛後,是啞巴小武,“阿巴阿巴”說了半天,指指船艙外麵。我伸著懶腰走出了船艙,看到一個人正在相對平緩的地方擺著早餐,有熱幹麵、豆漿、油條什麼的。來人抬頭對我一笑:“張老師,昨晚睡得好嗎?”

我一驚:這包大根梳洗幹淨了果然不同了,整個人顯得幹淨清朗。遂冷笑一句說道:“重見天日的感覺不錯吧?”他聽我調侃,也不以為然,一句話也不說。我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吃早餐,反正他還有用得著我的地方,萬萬不會下毒。我問道:“你沒跟家裏打招呼嗎?”

包大根忽然抬起眼睛來看著我,反問了我一句:“這樣的家你會要嗎?”

我一愣,這是什麼意思?

包大根喝了兩大口豆漿,一抹嘴說道:“媳婦癱了,當媽的成天在外麵丟人,我兒子……”突然意識到小武還在他身邊,他閉口不往下說了。後麵的話他不說我也明白,我偷偷瞄了一眼小武,他低頭吃著飯,恍若未聞。我想,包大根原來早就對家人不滿了,我是不是該利用一下呢?

這時候,包大根忽然轉移了話題:“什麼時候出發?”

“吃完飯再說。”我頭也沒抬。

結果沒想到,我一說這個,包大根直接站了起來,油膩膩的手往衣服上一抹:“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