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是南蒙秘文,就一定認識了。我鬆了一口氣,換了一種道兒上的口吻說:“趙老師,關於咱們這次的談話,我相信周總那邊都跟你說了吧。有的話,可以問,有些……你就不必知道了吧,啊?”
趙老師點了點頭,低著頭繼續看,說:“這篇文章,記載的是當年元朝初年,大德年間,成立從龍軍的事情。”
這些事情,我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我問道:“除了這些呢,比如作者是誰?”
“哦,我看一下……作者叫劉相。”
我沉默了,劉相!這個人果然跟從龍軍有關啊。我立刻換了一種輕鬆的語氣說道:“那趙老師就辛苦一下吧,請你從頭到尾給我們說一遍。”
趙老師飲了一口茶,為了方便各位看官,我就將古籍上,劉相親筆記載的從龍軍過往筆錄在下(之前提到的八百叛亂等事件經過都會省去):
因為戰事頻繁,八百媳婦國的叛亂引起了雲貴等地百姓的起義,元成宗派遣常駐雲南的“梁王”出兵討伐,另外,還派遣了原荊湖占城行省左丞劉深及合剌帶率湖廣、江西、河南、陝西、江浙五省軍二萬人趕赴雲南。簡直是巨石壓卵之勢。話說劉深有個遠房侄子叫劉相,在浙江任職,也要跟著率軍奔赴前線。他的弟弟劉將卻在途經青田縣的時候染病,隻好留下來養病。劉相則繼續率軍前行。
因為劉深一路擾民,激起民憤,導致雲貴等地百姓造反(文中確實用的造反一詞)。而劉深首戰,輕敵冒進,竟然中了敵人的埋伏,多虧劉相指揮百餘部卒,拚死殺出,救出了劉相。元成宗一氣之下,劉深斬首,由劉國傑繼任。
劉國傑上任後,穩定軍心,運籌帷幄。不日,叛亂平定。劉相也期盼著回浙江跟弟弟團聚。沒想到這一天晚上,劉國傑迎來了一支新的軍隊,約有四五萬人。劉相等指揮將領被邀請參加接風宴。席間,劉相才得知,這支軍隊是皇帝親自指派的。他心中納悶兒:鎮壓叛亂才動用了不到三萬的人馬,為什麼戰亂都平定了,還要派出四五萬的大軍呢?隻是因為他人微言輕,沒有當場提出異議。
正在眾將士觥籌交錯之際,劉國傑卻一摔酒杯,帳內衝出來了上百名刀斧手,直接殺向劉相等人!
當時,劉相等將領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就被砍翻在地。劉相胸前中了一刀。但因為平時貪生怕死,劉相都習慣穿雙層甲。即便是平日裏,也沒有脫掉內甲的習慣,沒想到這個怕死的習慣卻救了他一命,幹脆就趴在地上裝死。
一時間,大帳內血肉橫飛,屍橫遍野。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劉國傑所率部隊的一線指揮全部被殺死。然後他們的屍身被掩埋在了當地的亂葬崗。裝死的劉相趁著天黑,悄悄溜走。因為殺人太多,這些兵卒也是匆匆掩埋,沒有去計較丟了一具屍體。
聽到這裏,我眯縫著眼睛,連連說道:“好計謀好計謀,這樣一來,元成宗尋龍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了。劉國傑既然能頂替被斬的劉深,肯定也是皇帝的心腹了。這樣,他既出色完成了皇帝交代的任務,又將劉深的原有將領斬草除根,徹底搶過了軍隊指揮權。這個元成宗和劉國傑,誰也不是省油的燈啊!”
趙老師應和道:“對對對。”他接著說下去:
劉相雖然僥幸逃了出來,但是那段時間裏他隻能躲在深山老林中,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而劉國傑的大軍就駐紮在國界實行封鎖,他也不能回國。仗都打完了,劉國傑為什麼還不走呢?劉相決定查清楚這件事情。終於,他從當地村民的口中得知了當地有關龍的傳聞。
他想,這些人找一段時間,不管找得到找不到,最後都會回去。劉相決定靜觀其變。
說來也奇怪,自從元軍轟轟烈烈的尋龍行動開始後,一些士卒都染上了怪病。有人建議劉國傑不如撤退。但劉國傑立功心切,隻說這些病人是被當地的瘴氣所誤。很快,這種怪病蔓延開來。軍隊人數銳減。當地百姓再次蠢蠢欲動,準備造反。
為了保存軍隊的原有戰鬥力,劉國傑決定征用當地的老百姓來尋龍。當然,這個目的不能明說,隻說是構築城防。當百姓筋疲力竭的時候,為了保住尋龍的秘密,劉國傑不惜殺人滅口。
這一天,劉相前來應征。劉國傑早已把軍隊的人全換掉了,除了他本人,沒人認識劉相。何況這麼長時間,劉相的相貌已經變了,一部不修邊幅的絡腮胡擋住了大半張臉。就這樣,劉相混入了軍隊中。
不久,劉相發現這些被應征來的百姓雜役被要求疏通河道,開掘坑道……怎麼看都不像是構築城防。在一次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一個老人說出了元軍的真正目的是尋龍。劉相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