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昆侖鴞巢 第十八章龍涎香(1 / 2)

說起這個人,還得是六年前了,那時候我入行沒多久。二表哥甘效乾有的時候去跑皮貨,經常不在景洪。不帶我玩的時候,店裏也沒什麼生意,我就會幹一些向導的工作,一來打發無聊的時光,權當旅遊;二來掙點兒錢貼補家用。

有一回,一個叫老橘皮的人聯係上了我,讓我想辦法帶他穿越中越邊境線。中越關係曆來緊張,邊境線也是戒備森嚴,很難有機會。我一開始是拒絕的,但後來他給出了我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古語有訓:“有錢能使鬼推磨。”古語又有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承認我心動了,這才答應下來。

但是真跟這人見麵了,我悔死了:眼前這位老先生佝僂著背,走路都顫顫巍巍,一副大去之期不遠矣的樣子,半死不活的。拖著個這樣的“累贅”穿越邊境線,跟自殺沒什麼兩樣。我連連搖頭說不行,雖然說做我們這行的不能反悔,但也比丟了性命強。

這個自稱老橘皮的老先生也不氣惱,嘿嘿一笑,忽然變了一個奸細的年輕人的聲音說:“不要看不起老人家。”說著,他當即走了幾步,虎虎生風,跟剛才半死不活的狀態簡直天差地別。我這才知道,自己遇到高人了。

為了萬無一失,老橘皮還給我做了一套偽裝,把我打扮成了一個山民模樣,雖然說我們後來的行動沒有遇到邊防檢查,僥幸躲了過去。但我還是對他的易容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來道兒上的朋友都說,能遇到老橘皮是我的造化,黑白兩道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求教這位老先生,都是緣慳一麵。不過關於老橘皮,最傳奇的就是,沒人知道他的真實相貌,就連我上次見到的那位老先生形象,也是他精心易容之後的模樣。迄今為止,江湖上關於老橘皮的傳說,隻有一樣是證實了的,就是此人姓鞠,這是無疑的。但想要知道更多的消息,就沒辦法了。

我看著這張人皮麵具,心想這會不會出自老橘皮的傑作。此刻,我心中已經打定了一個主意,回去後,一定想辦法打聽到老橘皮的下落,當麵向他問清楚。要說天底下誰能做出這麼惟妙惟肖的麵具,我相信隻有他。

看看時間,我已經在這裏逗留了很長時間了。趕緊將這個冒充閆顯疆的家夥匆匆掩埋,然後繼續朝著坡頂進發。自打來到這裏,我有一種感覺,好像我一直是在往上方走,一開始那條很長的天梯,到現在的這個坡路。我無法估算我現在所處的海拔位置,但我想,應該是與大本營3600米的海拔高度差不多吧,因為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太厲害的不良反應。

隻是我不明白,這裏為什麼要修築成這樣,先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天梯,然後就是一座超大的亂葬崗。踩著死人往上爬,終歸是不敬。我現在隻有一個念頭,得盡快出去,這裏的氛圍實在是太過怪異了。

終於,又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我來到了坡頂。當我孤身一人站在這裏的時候,壓抑在內心深處許久的緊迫感,更為強烈了。因為我仿佛置身於了山頂之上,而四麵八方,全被墓碑所包圍。恍惚之間,似乎有陣陣陰風,吹拂著皮膚,我真恨不得大叫一聲,來宣泄這種痛苦。手電筒掃過周圍,發現左手邊有一條路,不知道通向哪裏。愛咋咋地吧,我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站在這個地方,就像是有一隻毛茸茸的小手輕輕地撓你的心,很難平靜下來。

我急忙跑了起來,朝那條路跑過去。說來也奇怪,我剛跑到這條路上,就聞到了陣陣清香,這種香味形容不上來,不像是任何一種花香,反而有點兒像是動物身上發出來的味道,很熟悉。千萬不要以為動物都是臭的,能自然發出體香的動物也不在少數,比如散香龜等。我非常確定這種味道我聞過,卻一時想不起是什麼。

我不停地嗅著,鼻子抽動,希望能找到香味的來源。最終,在這條路的三分之二處,我看到了一個對講機,不知道是誰失落的。我彎腰撿起了對講機。也不知道這上麵粘了什麼東西,又稠又黏,綠油油的,還四處流動,就像是一口濃痰。我撿起它來的時候,不得不捏著對講機的信號杆,但是很快我發現,香味正是從這口“濃痰”發出的!

香?怎麼可能呢?這看似外表跟一口老痰沒啥區別的玩意兒怎麼會發出香氣呢?我抱著懷疑的態度湊上去聞了聞,確實,這種香氣很特別,就像是一條直線一樣,集中不散,從鼻端一直穿透進入了腦仁兒。我不禁囁嚅道:“還真是這種香味啊!”

我很快確認了,這種香味就是傳說中的龍涎香!

龍涎香的大名,誰都聽聞過。其實早在漢代的時候,漁民會在海裏撈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蠟狀漂流物,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這東西一開始會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但是幹燥後卻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還香。當地的一些官員,收購後就當做寶物貢獻給皇帝,在宮庭裏或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寶物,請教宮中的“化學家”煉丹術士,他們認為這是海裏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成了“龍涎香”。更早一些,在殷商和周代,人們已將龍涎、麝香與植物香料混合後做成香囊,掛在床頭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