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即席講話技巧(2 / 3)

3出言有據,使人信服

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語言十分重要。有時一句不得體的話就會引發僵局。盡管很難處處圓滿,但身為主導的一方,領導者必須善於掌握局麵,學會用說服技巧,如此才能打動人心,使其信服。

美國一家貿易公司出口部經理設計了一個商標,會上征求各部門的意見。營業部主任和廣告部主任都極力恭維其構想正確。

但總經理最後總結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倒不是不喜歡這個設計,我害怕它太好。”

出口部經理笑了起來:“怎麼講?”

“這個設計鮮明而生動又與日本國徽相似。無論哪個日本人都會喜歡的。”

“是啊,我的意思就在於此。”出口部經理說。“然而我們在遠東還有一個重要的市場,那就是中國。中國人看到這個商標,無疑也會想到日本國徽,即使日本人喜歡,也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我們公司的出口計劃是擴大對華貿易,但這樣的商標做成之後,不是顧此失彼嗎?我建議做適當的修改。”

“天啊!我倒沒有想到這一層,你的話對極了。”出口部經理幾乎叫了起來。

要想拒絕下屬的建議,你必須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說得他完全信服。不過技巧的運用,不能不講究。這位總經理一句“我恐十白它太好”,恭維的話先填平了出口部經理的不平,同時也維護了他的體麵。後來他雖然陳述了更充分的理由,下屬也不會因此而難堪。

無論是在下屬牢騷滿腹時作思想工作,還是在下屬知錯不改時耐心開導;無論是在下屬萎靡不振時鼓舞土氣,還是在下屬之間發生糾葛時巧妙疏通,領導都必須要具備說話打動人心的能力。領導雖有權力,但凡事不能隻靠行政命令,必須學會”在人心上作文章”這一領導口才藝術。那麼,關於這方麵的技巧究竟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應注意如下方麵:

先對對方的態度和行為表示理解,然後指出此態度和行為在某一方麵的潛在危害性,使對方產生心靈上的震撼。下屬產生了某種不良的思想傾向,或是做出了某種錯誤的舉動,常常是因為他隻顧個人情緒的意氣的宣泄,而沒有考慮到別人所受的影響。領導在作思想工作時,應抓住這一心理症結。先表示理解對方的心情,也理解對方在情緒支配下的宣泄做法,接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然後再提示出其做法對自己或他人的學習、工作帶來的影響。要指出雙方隻是在鬧意見,任憑意氣用事,憑感情衝動,這種心理的表現,卻是有害無益的。聰明的管理者知道爭論無益,於是用各種聰明的方法,來解決和對方的爭論其中最常見的是用一種玩笑的方式,使大家一笑了之。

以玩笑的方式,是對付爭論的聰明方法。如:你說的話都對,隻有一點,我覺得……我知道你對,但還有一層意思……你的意見我完全讚同,但有一點小小的補充……你所講的我都同意,隻是如果能在小節上加以考慮……因為爭論的實質就是爭勝,以玩笑的方式在和平裏得以共識,無疑是令人滿意的。爭論會繼續劇烈進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一方的步步緊逼,得理不饒人,得勢不讓人,進而使對方惱羞成怒。所以,正確地對待不可避免的爭論,還要注意得理讓人,得勢容人。當然關鍵問題是要區別對待的。

4言簡意明,講解深透

觀點是即席講話的核心,應貫穿於講話的始終。如果用幾句精煉的語言就能集中表達出你的觀點,就無須再多費口舌,與題無關的話大可不講。抓住重點,講深講透,用你的精妙語言激發聽者與你共節拍。

1981年世界杯排球賽最後一場中日之戰,中國女排輕鬆地贏得了第一、第二局,實際上已經取得世界冠軍。第一次榮獲排球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被高度興奮激動得不能自已,因失控而打得毫無章法,導致第三、第四局稀裏糊塗地輸給了日本。袁偉民一再暫停,麵授機宜,卻不見成效。怎樣才能使女排姑娘鎮定下來,成為全勝的真正冠軍,不失中華民族之誌呢?在第五局開始前的短暫時間裏,主教練袁偉民說了幾句話:“要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祖國人民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要你們拚,要你們搏,要你們全勝。這場球不拿下來,你們要後悔一輩子!”姑娘們在這沉重的話語下,勝了第五局,贏得了全場比賽。

英國人波普說:“話猶如樹葉,在樹葉太茂盛的地方,很難見到智慧的果實。”

清代畫家鄭板橋有詩雲:“削繁去冗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語言大師們則認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可見用最少的字句,包含最多的內容,是講話水平的重要技巧。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是一種“水平”,而善於概括,詞約意豐,直切主題,同樣是一種”水平”,而且更為難得。古時,馬其頓國王率領軍隊遠征印度,時值盛夏,將士們口幹舌燥。國王無奈,派人四處找水,結果隻找來一杯水。國王高舉水杯,對將士們喊道:”現在已經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為了找到水源,前進吧!”說完,便將那杯珍貴的水倒在地上。將土們受到鼓舞,群情激奮,頑強地向前線;中去。最終奪取了戰鬥的勝利。試想,倘若國王自己把水喝了,再發一通冗長的指示,恐怕是不會有“群情激奮”之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