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曆史的大國,禮儀多,“忌諱”也多。如果不加以注意,不避忌諱,即使不是故意說的,也容易使人傷感,影響到社交的效果。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詞和詞語是不能或不便說出來的,就需要一個同義或近義詞去代替。人們把“拉屎”說成“大便”、“大解”、“上廁所”,這樣就雅一些。婦女懷孕不好意思說出口,用一個別致的詞語叫“有喜了”。這樣,既避免了粗鄙俗氣,又不失教養,顯得彬彬有禮。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有些情況下的語言避諱不可不注意。比如朋友中間有一個“禿頂”,就不能對著人家老說什麼“禿頭”或“光頭”的。如果家裏來客人,體型又矮又胖,就不能說“矮子”、“胖子”,否則會挫傷人家的自尊心。言談中,淫詞穢語、不健康的口頭禪更應禁忌。見到青年女子,一般不應問對方年齡、婚否。徑直詢問別人的履曆、工資收入、家庭財產等私生活方麵的問題易使人反感。切莫對心情惆悵的人說得意話、得意事。若對方曾犯過錯誤或有某種缺陷,言談時要避免刺激性的話語。對別人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要追問,不要刨根問底,如果一旦觸及,應立即表示歉意,巧妙轉移話題。
探望病人,是每個人都要碰到的事,這完全是出於對病人的關懷,但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諱,否則會好心人辦壞事。有個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媽,她關切地詢問:“您飯量可好?”不想這一句問候話,卻使病人的臉上立即堆滿了愁容,她憂心忡忡地說:“唉,不要談它了!”接著就沒詞了,結果造成了很尷尬的局麵。原來,病人病情深重,最苦惱的就是吃不下飯。探視病人時,當看到病人麵容憔悴,切不可吃驚地問“你的臉色怎麼這樣難看”之類的話,否則,除加重病人的思想負擔外,沒有其它任何用處。平時同人交談,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在喜慶場合,更要避免不吉祥的詞語。如前麵提到的那位傻姑娘在她姐姐出嫁時說出殯,大家聽了能舒服嗎?雖然人們知道,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但從感情上說,仍忌諱說死。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演說中談到馬克思逝世時說:“他在安樂椅上平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京話中,“沒能熬過來”、“終於沒挺住”、“吹燈兒了”等等均是表示死亡之意。有人統計,在北京話中死的婉語就不下30種。這些婉語中的大多數還是可取的。
為使交談談得順暢、融洽,還要注意個別特殊的禁忌,否則就會給社交增添周折。說一個例子,某大公司的一位男同誌熱心為另一同誌結婚籌款贈送禮品,他笑嘻嘻地向本單位一位四十幾歲的女同誌請求,要她“合夥”,沒想到這位女同誌竟傷心地哭了起來,這位男同誌不知所措,愣住了。原來,她至今還未結婚,而且她在戀愛上受過很大的刺激,別人的喜慶勾起她辛酸的往事。而那個經辦人未注意避忌,觸動了她傷感的神經,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不可能也不會“消亡”所有的忌諱。“忌諱”反映在待人接物上,也可以說它是“禮儀”的補充。在社交中,注意語言的忌諱,是敬重別人和有修養的表現,同時也會提高社交的成功率。
3改掉不良的談吐習慣
你是否使用鼻音說話
這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你就會發出鼻音。如果你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在電影鏡頭裏,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使用的就是鼻音的說話方式。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當你第一次與人見麵時,就不可能吸引他人的注意。你讓人聽起來像在抱怨、毫無生氣、十分消極。不過,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而出。當你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鼻音對於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麵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蕩神移,那麼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
1.你說話的聲音是否過尖
當我們受到驚嚇或者恐懼時,當我們大發脾氣時,當我們呼喚孩子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一種尖叫之聲。女人尤其如此,這也許是因為他們整日麵對著無數的刺激。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也許人們老遠聽見你的聲音就避而遠之。
你可以通過鏡子表現自己的這一缺點,你說話時脖子是否感到緊張嗎?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就會發出像海鷗一樣的聲音。
2.你說話的聲音是否過低
你的聲音是否聽起來令人感到疲乏、萎靡不振,你的聲音是否聽起來顯得蒼老,是否缺乏一種活力、氣勢、力量、熱誠與激昂?你說話時,他人是否不斷地叫你重複?
喁喁細語是傳遞秘密消息或者談情說愛時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公共場合中,可能隻有一種正式的低聲細語,那就是在教堂裏的禱告,即使他人聽不到你的聲音,但也知道你在說些什麼。
低語是一種喪失了大部分語調和共鳴的聲音。正如一陣微風輕輕吹過。你可以試著發出幾種聲音,通過夜間聽聽自己的聲音,你也可以將手指放在喉頭上,以正常的音量說幾句話,如果完全沒有嗡嗡之聲,那說明你說話的聲音過低。
但不要將低語與柔和清晰的說話混為一談,即使你以最低的音量說話,你的聲音也需要助力,你也能將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各種音調運用自如。如果你是為了尋求一種特別的效果而故意低語,這不能說是一種缺陷,在電影裏我們也可以見到類似的鏡頭,其中的竊竊私語令在最後排的觀眾也聽得真真切切。
也許女人會認為,說話讓人聽不見正是一種女性特有的溫柔。事實上,這隻是一種表麵的做作,並非真正的溫柔。如果你說話的目的是與人溝通,千萬注意自己的聲音要表達適度,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
3.你的嘴唇是否僵滯
如果你說話時嘴唇動得不夠明顯,就會口齒含糊不清。囁嚅者說話時就是如此,他們就如低語者一樣,說明秘密時仍要設法在秘密中保守秘密。他們嘴唇懶散,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他們的字句都粘在一起,有時甚至連整個詞都給予省掉,讓他人根本無法聽清,甚至產生誤解。
同樣的,你也可以在鏡子中練習一下說話,如果你嘴唇幾乎不動,你就是個囁嚅者。以下是奧登·納許的某些名言:
“我深信人們在畢業或注冊之前,應該學習如何高聲說話,口齒清晰。”
“要是聽見口齒不清的囁嚅,將會使我的聽覺昏亂。”
“這種咬字不清、發音低濁、隨意含糊的話語會導致可怕的誤解與錯失。”
“不論具有何種口音,顯露出你的男子氣概,並保持語意清晰,這是很簡單的事。”
“……就隻要把塞在你口中的毛巾拿出來。”
4.你是否有口頭禪
在我們平常與人講話或聽人講話之時,經常可以聽到“那個、你知道、他說、我說”之類詞語,如果你在說話中反複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那就是口頭禪。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
有時,我們在談話中還可以聽到不斷的“啊”、“呃”等聲音,這也會變成一種口頭禪,請記住奧利佛·霍姆斯的忠告——切勿在談話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錄音機,不妨將自己打電話時的聲音錄下來,聽聽自己是否出現這一毛病。一旦弄清自己的毛病,那麼在以後與人講話的過程中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當你發現他人使用口頭禪時,你會感到這些詞語是多麼令人煩躁,多麼單調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