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寶的兒子叫耕有。

這是他給外孫起的名字。外孫出生時,“他心裏高興,嘴裏說著“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就叫耕有吧”。天天吃不飽,窮怕了,山寶聽了這個名字覺得挺好的。可聽到出處,又覺得不好:“怎麼耕三年才有一年收成呢?一輩子都是荒年呢?”他笑著解釋說:“我是說耕作三年要留下一年的糧食備用,正是防備荒年呢,那裏就一輩子荒年?我外孫將來命運好著呢。”

耕有繼承了山寶的聰慧,命運也確實比父輩好。不僅自己命運好,還給全家帶來了榮耀。當他上小學時,國家分田到戶,吃飽了肚子。當他上中學時,國家已經恢複了高考。他成了村裏第一個去縣城上中學的孩子,也成了村裏第一個大學生。當他大學畢業時,國家正在試行大學生雙向擇業。他對自己的外孫說:“你爹年輕時心智靈巧,在村上當了一輩子好會計,你也找個與會計打交道的工作吧。”在他的姥爺的建議下,正好有單位來進行雙向選擇,他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稅務係統工作。

當耕有穿著國家統一發給的稅務製服,走進村裏的時候,引起了村裏人的一陣騷動。見到的人都在嘖嘖稱讚:“還是人家是些兒呢,孩子都收起了皇糧國稅。”山寶卻在兒子吃過飯放下碗的時候,叫住兒子,鄭重其事地對兒子說:“你如今也是些兒了,成了國家公職人員,在外好好工作,可別丟了自己的本份。”

耕有打明白事就知道父親的外號“是些兒”,也沒往心裏去。但從小從父親嘴裏聽多了,便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雖然當時年紀小,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知道這是村裏人揶揄父親呢。雖然如此,卻也慢慢受到了這句話的影響。

上學時,當父親對自己說:“你也是些兒呢,要好好學習。”耕有便覺得自己真的很是些兒呢,所以學習格外認真,始終是班上的第一名。在稅務上工作,耕有始終記住父親說過的那句話:“要自己把自己當回事,好歹也是些呢。”雖然耕有在單位確實不算什麼,但憑著自己年輕好勝的本能,單位的事都是不惜力氣地往前衝。人雖憨厚,事卻總是辦的利落。單位的人慢慢熟悉知道耕有了。

上班時間不長,便遇到了國家改革開放,經濟轉型的大發展時代。稅收是經濟的“晴雨表”。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稅收政策年年變化,稅種在變化,稅率在調整,征收方式在改變,征管模式在探索。耕有憑著自己的堅韌,勤學苦練,不怕吃苦受累,始終踏實肯幹,很快贏得了同事們的認可。單位裏的人遇到什麼事,都會不由地說得:耕有呢?讓耕有去吧。這是同事們的信任,也是耕有能力的體現。雖然也有人說是想偷個懶,便總是攛掇著耕去去做。但耕有從不計較這些,隻管忙著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