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程沒有失敗,我的許多學生都很滿意。我的教法,沒有失敗的例子,今晚隻是一個小小的鬧劇。我不但教會了學生們學會演講,而且教會他們怎樣麵對自己和別人,我了解他們的各種想法,我讓他們說出來,他們就獲得了認同感。”
“我早就擺脫了憂鬱,憂鬱對我隻是一團白霧,太陽一出來就會散掉的。我要開創一項事業,現在最關鍵的是寫出一本教材,用這本教科書來指導成年人如何演講、推銷和為人處世。”
“唯一值得反思的是,我不能照本宣科。我不應該事先確定我要告訴每一個學生的講課內容,我應該仔細觀察他們的內心,慢慢誘導他們。我必須幫助每一個學生解決問題,每一次授課內容一定要新鮮、實用,才能使他們有繼續來上課的興趣。”
這一晚上,卡耐基的思考一刻也沒有停下來,直到東方發白。
白天,他心裏想著去紐約公共圖書館看一看,他正準備撰寫一篇有關“煩惱”的文章,需要到圖書館去查資料,盡管昨晚受失敗的困擾,一夜無眠,他還是要鼓足信心寫好自己的文章。
在圖書館裏,他最先接觸到的是人物傳記和曆史人物傳奇,這是他自小就愛看的書籍。他快速地翻閱那些名人軼事,看到了許多有趣的事例:
喬治·華盛頓喜歡人家稱他為“美國總統閣下”;
哥倫布為一個“海洋大將印度總督”的頭銜而提出請求;
凱瑟琳女皇拒絕批閱沒有稱呼她“女皇陛下”的奏章信件;
林肯太太在白宮裏,像母老虎似地對格蘭特將軍的夫人大喊:“你膽敢在我請你之前,就在我的麵前坐下”;
雨果希望巴黎市改為他的名字,小一點的城市都不能令他滿足。
但這些趣聞都沒有那段林肯傳記更吸引住卡耐基。當他讀到林肯的處世態度時,被深深地打動了。
“1865年4月15日,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劇院正對麵的醫院裏,有人在劇院槍殺了他。林肯那瘦長的身子斜躺在那張對他來說稍嫌短一些的床上,床的上方掛著一張羅莎波南的名畫‘馬市’的廉價複製品,還有一盞煤氣燈發出慘淡的黃暈。”
“當林肯奄奄一息地躺著時,戰爭部長史丹頓說,‘這裏躺著的是人間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元首。’”
當你買下一座旅館的時候,這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恰恰是個開始。
——[美]洛克·福特“林肯做人處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我對林肯的一生研究了十年。他年輕的時候,喜歡批評別人,甚至還寫信作詩揶揄別人,把那些信件丟在一定會被發現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所引起的反感持續了一輩子。林肯在伊州春田鎮執行律師業務的時候,甚至投書給社會,公開攻擊他的對手。”
“1842年秋天,林肯取笑了一位自負而好鬥的愛爾蘭人。林肯在《春田時報》刊登出一封未署名的信,譏諷了那位詹姆斯·史爾茲一番,令鎮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來。史爾茲是一個敏感而自傲的人,氣得怒火中燒。他查出寫那封信的人是誰,跳上馬,去找林肯,向他提出決鬥。林肯不願與他決鬥,但為了麵子又不得不決鬥;對方給他選擇武器的自由,他選了慣用的長劍。決鬥那一天,他和史爾茲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沙灘碰頭,準備一決生死。”
“但是,在最後關頭,他們的助手阻止了這場決鬥。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從此,他再也沒寫過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而且,他幾乎沒有為任何事批評過任何人。”
“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一次又一次地任命新的將軍帶兵打仗,而每一個將軍——麥巴裏蘭、波普、伯恩基、胡克爾、格蘭特——相繼地慘敗,使得林肯隻能失望地踱步。全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痛罵那些差勁的將軍們,但林肯信守‘不對別人缺德,隻對大家祝福’,一聲也不吭。他喜歡引用的語句之一是‘不要評議別人,別人才不會評議你’”。
“當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對南方人士有所非議的時候,林肯回答說:‘不要批評他們,如果我們在同樣情況之下,也會跟他們一樣。’”
“蓋茨堡戰役發生在1863年7月的最初三天時間。在7月4日晚上,李將軍開始向南撤退的時候,黑雲密布,大雨傾盆。當他帶著挫敗之軍,退到波多梅克時發現麵對著一條高漲而無法通過的河流,而身後又是一支勝利的北軍。李將軍被困住了,他無法逃脫。林肯看出這點——這是一個天賜良機,一個捕捉李將軍的軍隊立即結束戰爭的機會。因此,林肯滿懷希望地命令格蘭特將軍不要召開軍事會議,而應立即攻擊李將軍。林肯以電話下令,又派出一名飛騎去見格蘭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動。”
“而格蘭特將軍怎麼做呢?他的做法,正好跟所接到的命令相反。他違反林肯的命令,召開了一次軍事議。他遲疑不決,一再拖延。他打電話來,找出各種借口,拒絕攻擊李將軍,最後,河水退去,李將軍帶著他的軍隊從波多梅克逃脫了。”
“林肯勃然大怒。‘這是什麼意思?’林肯對他的兒子羅勃叫起來。‘老天爺!這是什麼意思?他們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隻要伸出手來,他們就是我們的了;但我無論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法使我們的軍隊移動一步。在那種情況之下,幾乎任何一個將領都可以擊敗李將軍。如果我在那兒的話,我自己就可以把他殲滅。’在痛苦、失望之餘,林肯坐下來給格蘭特寫了一封信,一封言辭極為嚴厲的信。”
“你猜,格蘭特讀到信時有什麼反應?”
“格蘭特將軍沒有機會看到那封信,因為,那封信是在林肯死後留下的文件中被找到的。林肯寫完信後,看看窗外,對自己說,等一下,也許我不應該如此匆忙。我坐在這靜靜的白宮裏,命令格蘭特去出擊,是舉手之勞的事;但假如我當時是在蓋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蘭特一樣,見到遍地血腥,假如我聽到傷兵的悲號哀吟,也許我也不會如此急著去進攻了。也許我的性格跟格蘭特一樣柔弱,我的做法可能就會跟他相同了。無論如何,現在木已成舟了。如果我發出這封信,固然可發泄我的不快,但是卻會使格蘭特為自己辯護。這將會使他責備我,這將會造成惡感,破壞了他身為指揮官的效力,而且也許迫使他辭職不幹。”
當你想到一個主意時應當去尋覓幹的理由,而不是去琢磨不幹的借口。
——[英]凱蒙·威爾遜“林肯把信放到一旁,因為他從痛苦的經驗中學到,尖刻的批評和斥責,幾乎總是無濟於事。”
卡耐基邊讀邊抄下這段故事,他覺得這些對自己很有幫助。至少,是幫自己學會不要抱怨別人,今天早晨他還在埋怨那幫學生和那位女主任;再者,這件事可以幫助自己準備說服他人不要隨意批評別人,林肯總統的例子難道還沒有說服力嗎?
卡耐基不停地翻書,他抄錄了許多寶貴的例子,還有一些數據。他決定要閱讀古今名人對煩惱的論述,還要精讀從孔子到華盛頓等數百本各類傳記,並要登門拜訪各行各業的名人。當他想到這些問題時,便來到圖書館的目錄庫,查找索引。
他不停地翻著索引,幾經辛苦,他終於查到了有關“煩惱”的書籍,總共有二十二冊,卡耐基毫不猶豫地借出了所有的書。就在他準備抱起那一大堆書回家的時候,他的眼鏡被人碰掉了,落在那本索引目錄上,卡耐基俯身去抬,就是這個動作,使得卡耐基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他在目錄中看到“螳螂”這個條目,這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細一看,有關“蟲”的書籍竟有一百八十多冊,卡耐基笑了。真是太有趣了!人們關心“蟲子”竟比關心“煩惱”更加投入!這是不是有些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煩惱”是每一個人都要麵臨的問題,是人類的大課題,我們怎麼從來沒聽人說過有關“煩惱”的研究呢?
瞬間的靈感給卡耐基以有益啟示。他想:我如果開設一門“如何解決煩惱”的課程豈不是更好?憑著自己多年的研究思考和總結的原則,教給那些成人們,讓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然後再把結果在班上報告出來,讓他們現身說法,這難道不是我一向所采取的方法嗎?這一想法太妙了。
就在戴爾·卡耐基走出紐約圖書館的時候,聽到有人在背後叫他。
卡耐基不記得此人是誰,但有些麵熟。原來這是卡耐基課程的學生。他高興地對卡耐基說:“你忘記我的名字了嗎?我叫菲恩,那天晚上第一個向你索要《金玉良言》的人!”
卡耐基問起他的近況,都在幹些什麼。
“整天四處推銷。不過,現在要推銷你的《金玉良言》和課程了。今天上午,我跑到青年會去一打聽,沒想到你竟給轟走了。這幫蠢貨真該死!”
卡耐基一聽,笑道:“沒關係的。我前幾天已經開始在幾所高校申請開設公眾演說課了。”菲恩很吃驚地說:“真了不起!我曾猜想你會這麼幹的。但是,我想建議你的是,你難道不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嗎?‘卡耐基課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