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都照此要求試一試,結果大家都非常相信卡耐基的看法。這的確是事實。
卡耐基為學生解除煩惱的另一個例子發生在傑爾·凱撒身上。他是一位重量級拳擊手,健壯結實的體魄使人想到這位年輕男子的力量。但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他痛苦地說道:
“我總是擔心我的作業,在離交作業還有兩周時我就開始擔心了,總在想:‘我要在作業中說什麼?我怎樣才能把它做完?’不知道大家有這種念頭沒有?”
聽到這裏,卡耐基首先表達了他自己的意見:
“我希望你們在工作場所或在任何地方,都能毫不畏怯地陳述自己的意見。你們對待我的作業,即便不符合你們的興趣,但你們可以首先把它作為一個強加於自己的興趣,然後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麵對,你們就會很快做出來的。當每一個人站在講台上的時候,你們要做的事是按照我講的方法和技巧很自然地說幾句,不必對自己要求完滿;或者,你覺得怎樣說好就怎麼說。”
傑爾繼續演講:
“上星期,我坐下來寫一篇文章時,我感到非常地憂慮,甚至寫不下去。此時,我就問自己:‘我寫不下去可能導致的最糟的情形將會如何?’當然是不能完成這篇文章,但即便如此,也占我成績的四分之一。如果不完成它我的成績可能得C。為什麼我不試著寫些東西呢?就是寫得不好,也可能C+或B-。一旦我這樣想了,我就輕鬆多了,就容易下筆了。”
他繼續分析這麼想和這樣做的原因:“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我聽了卡耐基先生的講座,學會了分析自己處在最糟狀況下的後果,進而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最糟狀況。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
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件作出反應。
——[美]弗洛姆傑爾剛剛說完,一位老者站了起來,他是約翰·阿爾伯特,一名體格魁偉、頭發灰白的建築工人。他說了一段自己的感受:
“大約在半年前,我眼見生意開始滑坡,心想一定快被解雇了。每次老板找我,我就以為他是要我領走薪水回家去,以致夜晚難以成眠。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我還在工作,沒被解雇,以後也應該不會被解雇。”
針對上述二人的談話,卡耐基對學生們說:“煩惱或者憂慮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毫無益處的。當它們來臨時,我們就得承受它。在承受之後,就得自己想辦法消除它們。也許我無力消除你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一半的煩惱,不隻是我,任何人都不能,隻有靠你自己。自己是主人。”
卡耐基接著說:“我所能做的是將自己和別人如何成功地減輕苦惱的方法介紹出來,告訴給大家,而以後該怎麼辦就全在你們自己了。”
“如果你是企業經營者,不要把時間花在開會或討論上,那是紙上談兵。是不切實際的。要以效率、健康、幸福為著眼點,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你可以讓下屬詳細地報告工作上的失敗,然後以‘那麼,怎麼辦’做結尾。還要製定新的工作和生活規則,並問自己:.業務或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問題,原因何在?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我是否隻有接受事實?……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此,你會獲得輕鬆的。”
“獲得輕鬆的方法因人而異。例如,有的人在煩惱時必須埋首於工作中;有的人必須謹記‘人生非常短促。不要拘泥於小事’。英國小說家兼詩人吉卜林就是一個例證:他與巴蒙特少女卡洛琳·巴雷西狄亞相戀成婚後,在當地修了豪華的別墅,準備白頭偕老,因此和內弟比提交往甚密。後來,吉卜林向比提買了一塊土地,條件之一是允許賣方收割牧草。有一天,比提發現吉卜林在牧草場中建花園,就和他論理。結果,兩人鬧得水火不相容。四五天後,吉卜林騎自行車兜風,碰上無意中趕著馬車擋住去路的比提,他舊恨新愁一起湧上心頭,與內弟展開舌戰。,最後,為了這區區小事,吉卜林竟鬧上了法庭,這個對作家的人品很不利的消息傳遍全英乃至全世界!”
卡耐基的上課風格是輕鬆風趣,他常常講些趣聞軼事來調動學生的情緒,他的人品和教學都獲得了學生們的讚譽。同樣,他也尊重和信任學生們,使得學生能夠在他的麵前表現得自由自在,並敢於登台說出自己胸中的煩惱。來自新澤西州的艾拉·桑得那向卡耐基征詢解除自己苦惱的方法:
“我已經有八個星期沒有入睡了,失眠逼得我有點神經失常。我以前不是這樣的,我一向睡得很死,鬧鍾響時眼睛還睜不開,上班經常遲到,因而老板常警告我,我害怕被解雇。為此,我不敢再睡得很熟。曾經有朋友教我聽著鬧鍾‘嘀答、嘀答’的響聲在心中默數數字,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可那響聲就像鬼魂一樣纏著我。我的痛苦使我覺得自己恐怕會被逼瘋,真想從窗口縱身一跳,就什麼事也沒有了。先生,我該怎麼辦?”
卡耐基驚奇地望著這位新澤西來的公司職員,思索了片刻,該心實意地回答道:“艾拉,對你的苦惱,我實在無能為力,任何人也無法幫助你。因為這純粹是自作自受。你隻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忘掉它,不要在意失眠。把鬧鍾放到一邊,別管時間和遲到的事。即使整晚失眠,也要在起床時反複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這沒有什麼大不了。’躺在床上,隻要心不焦氣不燥,就是最佳的休息方法。”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英]丘吉爾班上的一位婦女談起了自己奇特的經驗:
“二十多年前,我丈夫體弱多病,月薪才七十美元,缺勤又要遭扣,我們隻好靠典賣、借債來度日。可我們有五個孩子,我必須當洗衣工來賺點家用,由於終日煩惱,身體日益衰弱。 ”
“有一天,我十一歲的兒子委屈萬分地向我哭訴。說有位店主在眾人麵前誣指他是小偷,並打罵他。聽到此事,我隻覺得胸口似針刺一般,想起曾經遭受的無數苦難的折磨,未來似乎毫無希望。種種的煩惱使我覺得生活已沒有任何意義,我真想死了。於是,我立刻關上門窗,扭開煤氣爐,然後抱起我五歲的女兒躺在床上,隱約中,我聽到煤氣的泄漏聲,那股味道令我終生難忘。”
“這時,我聽到音樂聲,不知是誰在唱一首古老的讚美詩:
我最仁慈的朋友耶穌,
他會給我消除內心的悲歎,
替我減輕憂愁和罪惡,
還有內心的重荷。
……
我最仁慈的父親耶穌,
他知道而憐憫我的脆弱,
當我悲傷和煩惱,
他會聽到我的祈禱,給我安慰。”
“受到這首讚美詩的感染,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我不能就此罷休,應該勇敢地生活下去,與周圍的惡劣環境奮鬥。我們失去房子後,遷居在鄉間小學校裏;後來,我在鄉村俱樂部幹鍾點工,業餘做小買賣;丈夫身體好了,換了份較好的工作,一個兒子半工半讀完成了大學學業。……我終於擺脫了苦惱,過上了平靜的好日子。”
有位著名的石油商人曾向卡耐基當堂提出一個驚人的話題:
“我被勒索了,相當的苦惱和煩悶,我該怎麼辦?”大家聽後都很驚訝,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情況是這樣的,石油商繼續解釋:
“我主管的那個石油公司,擁有幾輛運油卡車。物價管理委員會的條件管製很嚴,規定我們隻能送給每一個顧客一定限量的油品。可是似乎有一些運貨員減少給老顧客的油量,然後把偷下來的油賣給一些別的顧客。我事先並不知道此情況。”
“有一天,有個自稱是政府特別巡視員的人來拜訪我,跟我索要紅包。他說他掌握著我們運貨員舞弊的證據,並威脅說如果我不答應的話,他就把證據轉交給地方檢察官。這時我才發現公司裏有人從事不法買賣。”
“但我也明白自己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這件事跟我個人無關;可是我也知道法律規定公司要為自己員工的行為負責。還有,如果案子被送到法院,經記者們一炒,我的生意就會毀掉。平常,我最得意於自己的好名譽和好生意,這是我父親在二十四年前為我開創的基業。”
“憂慮導致我生了病,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著,一直在那件事裏麵打轉轉。我是該付那筆錢——五千美金——還是該跟那個人說,你愛怎麼辦就怎麼幹吧。我一直猶豫不決,手足無措,每晚都要大做噩夢。先生們,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呢?”
人應當努力減少痛苦與殘忍,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法]羅曼·羅蘭他的話音剛落,很多人都議論紛紛,並說出了許多自己類似的經曆。但是,大家都想不出最佳方法來告訴石油商怎樣麵對這種局麵。戴爾·卡耐基在眾人麵前卻顯得異常鎮定,隻見他若無其事地問那位石油商,“親愛的先生,如果你不肯付錢,而勒索者把證據交給地方檢察官的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