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熱忱和真誠麵對生活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折磨,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有以樂觀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卡耐基便是生活的強者,他不僅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而且在自己的演講生涯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折磨,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有以樂觀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卡耐基便是生活的強者,他不僅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而且在自己的演講生涯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在戴爾·卡耐基的生活中始終充滿著樂觀的情緒,每一次失敗不會帶給他痛苦,反而增強了他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和經驗。他的樂觀感染著他周圍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同學和學生,甚至隻見過他一麵的人,也會為他的樂觀情緒所鼓舞。
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隻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美]劉易斯在他每次上台講演時,心中便有一種神聖的責任感,那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聽眾負責。
當然,不僅要了解和認識困難,更要付諸行動。根據卡耐基的方法,要取得演講的成功,就要學習以自我為主的技術,不要心裏老想著要依賴什麼。依賴演講稿和別人都不能使自己成功。
對於心理上的障礙,如果演說者把演說看成一場與同學或同事、朋友間的非正式談話,那麼便解決了心理的難題,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律師愛德華·凱特曾這麼讚揚卡耐基的演講方法:
“對於卡耐基先生的公眾演說課程,我認為值得向大家推薦。當你想到時間是如此短暫,價錢是如此低廉,而你競能學到這麼多東西時,你會發現這個奇跡,通過讓我思考和不斷練習的方法,卡耐基先生為我開拓了美好的人生。”
紐約市商人保羅·哈瑞斯當上了他兒子成立的私立學校的董事長時,老覺得在下屬或學生麵前的演講達不到很好效果,他因此很苦惱。當別人向他推薦戴爾·卡耐基的教學時,他便接受了這個教育。在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他沒有準備講稿,隻使用了簡短的摘要,便發表了十五分鍾的講話,相當的自在,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事後說:“這種演講並不難,我覺得我已講出了重點,我能以信服力來發表演說,我想讓人們相信我們的確有能力完成前方的挑戰。”
所有的勝利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隻要你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充滿信心。
卡耐基最初在青年會教授公共演說時先用的是他在密蘇裏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中所學到的正式技巧。那是以古典演說家愛德華·曼克、威廉·彼特及丹尼作為模式的。但是,他在教學過程中發覺學生對這種主要是背誦的刻板方法極不感興趣時,他便思考著改進教學方法,不能停留在前人的成就上。
在長時間的實驗中,他選取了讓學員們自己討論他們本身所關心的問題的方式,沒想到這在商人學生中大受歡迎,而且也特別有效,於是他便持續不變地運用這種方法並推廣這些方法。
1913年,他和柏格·依森威合著的教科書——《公眾演說的藝術》出版了,書中特別強調技巧,而首先強調的是對自己負責,即付諸行動,這是演說的最佳竅門,同時還強調變換聲調的效力,區別準確發音、手勢的真實性,以及聲音的魅力。
布魯克林的一位醫生——寇地斯大夫是個熱心的棒球迷,他和球員們結成好朋友,因此,他被邀請參加一個球隊舉行的晚會。當主持人宣布說:“今晚有一位醫學界的朋友在場,他就是寇地斯大夫,我們請他來為我們談談棒球隊員的健康問題。”
遺憾的是,寇地斯大夫事先沒有得到通知,盡管他是學醫的,但是他的演講卻失敗了。他加入了戴爾·卡耐基的訓練班後,著重訓練在班上的發言,上過幾次課後,他的緊張情緒消失了,自信心也愈來愈強,兩個月後,便成了班上的演講名星,他現在很喜歡演講的感覺和那份欣喜及獲得成功後的榮譽。
其實,這隻是卡耐其先生訓練班中一個很普通的例子,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企業麵臨的困難不會隻有一個,做領導的有責任全力以赴地解決困難,決不允許留下半點隱患。
——[新加坡]帕金森運用聲音的魅力,也是取得最佳演講效果的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聲音的共鳴能達到具有韻律感的愉快聲調,鼻音共鳴能達到這一點,但這並不是指原始的鼻音。“真正具有共鳴效果的鼻音是指如同訓練過的法國歌星或演說家的聲音。”
訓練這種聲音的方法是通過閱讀抒情詩,如密爾頓的《拉勒葛利》,或者湯尼生的《小溪》等。
戴爾·卡耐基在教學班上讓學生們當眾起來訓練朗讀抒情詩,以訓練聲音的共鳴感。
一位公司的董事長大衛·M·顧立區便是通過先閱讀並朗誦抒情詩開始訓練演講的聲音技巧的。
他參加訓練班前曾告訴過卡耐基先生,他的發音不大準確,而且每逢說話時便驚恐萬狀,一個字也說不出。
於是卡耐基先生讓顧立區先生在訓練班同學麵前先發言並朗誦詩,開始顧立區先生非常靦腆,但還是朗誦了印度戲劇家卡利大森的詩。
3個月後,他的演講進步神速,在一次聚會中他激動地說:“讓我們祛除對生命的恐懼吧!”
這種聲音訓練法又被卡耐基先生稱之為“將微笑及愉悅的靈魂投入聲音中”的技巧。首先,你得有勇氣站出來身體力行去演說,但又不要把演說看成是一個大難題,那隻不過是一場稍微嚴肅些的談話而已,不用害怕,你運用你的聲音首先感染自己,再去感染別人,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了,繼而會取得更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當然首先得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公眾演說的藝術中》,卡耐基還談到其他一些問題,如教導人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運用說服力。關於影響力技術可歸類為如下四方麵:
1.解說,即對一件事或一個物體進行簡單的扼要但又鮮明的說理。包括對照法、對句法、類推法、分割法及歸納法等。
2.描述,對事物的具體描寫。
3.敘述,則強調演講的故事性效果。
4.建議,爭論及遊說。
如果我們把這些影響力逐步運用到生活的各種領域中,那麼它們對演講來說像是如虎添翼,而且這些方法也是極容易了解和掌握的。
本書作者還認為,說服群眾的技術是商業中最具敏感性和關鍵性的一環。
這本書中寫道:
“在最後的分析裏,我們認為商業的成功在於能否觸發群眾的想象力。與商人誘使人們購買汽車、帽子及鋼琴的例子相較,現代的牧師在使人們期盼獲得善果的努力上似乎顯得不大成功,其原因在於他們未能掌握觸發群眾想象力的藝術。”
演講藝術的重點是使演說者獲得最佳形象,從而達到推銷自己。而商人們學習演講技術是與其推銷商品密切聯係的。
有效地觸發群眾想象力的成功例子有很多。
“空中客車”飛機推銷人才貝爾納·拉弟埃,從1975年受聘以來,戰績非凡。他成功地推銷了230架飛機,價值420億法郎。他動用的是一種“情感推銷法”。拉弟埃來到印度推銷飛機時,接待他的是印度航空公司主席拉爾少將,拉弟埃的第一句話便是:
在這個世界上,最渺小的人與最偉大人同樣有一種責任。
——[法]羅曼·羅蘭“正因為你,使我有機會在我生日這一天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
這句話直接向對方表明,感謝主人慷慨賜予的機會,使得他能在自己生日的日子裏來到貴國,而且最具意義的是貴國乃是他的出生地。
同時他又談到他與印度的世交,並掏出了一張拉弟埃3歲時與印度偉人聖雄甘地的合影。這使拉爾少將大為感動,而與之簽定了合同。
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殘疾娃娃”被爭相領養的成功例子。
納爾康公司的經理羅肯創造出一個別出心裁的推銷術。
羅肯利用人們心中的愛心,創造出一些“殘疾娃娃玩具”並同時喚醒人們對殘疾孩子的關心。
他們做出若有其事的樣子,給每個“殘疾娃娃”取上名字,都是每一個普通美國孩子的名字,並注明“娃娃們”的習慣、愛好、出生年月等等。領養人必須登記其姓名。每逢聖誕節,公司將派人慰問被領養的“娃娃們”。
這一別出心裁的行動,喚起了許多美國人,特別是一些美國孩子們的愛心,在誕節前後,人們冒著寒氣逼人的北風,在玩具店前排起長龍,競相領養。
這種獨創的風格,使納爾康公司大賺其利,為了讓“殘疾娃娃玩具”立於不敗之地,羅肯又略施小計,控製“殘疾娃娃”的產量,人為地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引起一種搶購“殘疾娃娃玩具”的風潮,此種娃娃因此也身價大漲,真可謂奇招妙法也。
在商業中運用這些奇招妙法的確能使商家大賺其利,當然,這種成功也和公司平常的宣傳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