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演講大師的誕生(1 / 3)

三對藝術的憧憬

人生是非常豐富而充滿激情的舞台,每一種生活的嚐試都是對自己人生的體驗。

卡耐基對藝術非常向往,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員,在從事兩次推銷工作的中間一段時間,他曾嚐試著去當一名演員。雖然他沒有成功,但誰又能否認他在眾人麵前無與倫比的講演口才,不正是一名優秀演員的最好表現呢?

隻有向自己提出偉大的目標並以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之奮鬥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蘇]加裏寧抵達紐約的第二天早上,戴爾·卡耐基找到了位於西弗爾提斯的美國戲劇藝術學院。

卡耐基從別人那裏得知,要想學習藝術,就得去紐約。於是,他第一次到了這座大都市。

新生的入學評審員富蘭克林·沙爾特是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人,一副寬邊眼鏡的後麵是閃爍著智慧的眼睛。他是當時美國戲劇藝術學院的院長。

他給卡耐基出的考試題目是現場模仿一張椅子的形狀。

通過短暫的接觸,戴爾·卡耐基已明白沙爾特是屬於那種用行動來證明語言的人。他不多說話,徑直走到表演台上,恰當的彎曲雙膝,舉直手臂,模仿出一張椅子的樣子。

沙爾特滿意地點頭。

戴爾·卡耐基沒有意料到如此輕鬆地就通過評審,取得了美國戲劇藝術學院的入學資格。後來,他曾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及這次評審:

“或許是母親虔誠的的禱告感動了上帝,當我在沙爾特先生麵前顫抖時,萬能的主便讓我跨進了學院的大門。”

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創立於1886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演藝學校。它造就了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戲劇藝術人才,堪稱美國當時戲劇藝術家的搖籃。

當然,戴爾·卡耐基在學院的六個月集訓中,的確受到了非常良好的基礎表演教育。但真正使卡耐基獲益最大的還是在被他稱為“憂鬱小室”的活動中。

當時,學校有一項出名的規章,其實也是學院培養學生的方向:

“借情感的召喚創造一種自然的語調,使表演達到更深、更遠、更重要的本質”。

但戴爾·卡耐基卻沉浸於創造一種與之相較顯得更自然的一種表演方式。

“憂鬱小室”成了他和同學們實演這種方式的場地。

一天,戴爾·卡耐基邀請了一名叫黛絲的女生來到“憂鬱小室”,搬來一張折疊式椅子,讓黛絲坐在上麵。然後,卡耐基身著一身剪裁合適的深色西服走到她的跟前。

卡耐基計劃與黛絲表演一場關於愛情的激情戲。

卡耐基的雙手在空中緊握,叫道:

“黛絲,黛絲,我隻是愛你,黛絲,我要緊緊抱著你而死去”。

“憂鬱小室”的其他幾位同學一時都傻了眼,他們並不知道卡耐基為什麼要這樣做,還以為卡耐基患了精神病,接著便大笑起來。黛絲也顯得很窘迫,但卡耐基早已告訴了她自己的計劃,所以,盡管如坐針氈,她還是沒有站起來離開。

卡耐基聽到同學的笑,知道自己的表演還不夠逼真,沒有令他們進入那種理想的氛圍之中。

於是,他站起來回到原地,再快步跑到黛絲跟前,猛然一聲跪下:

“黛絲,噢,黛絲,我就是……愛你。黛絲,我可以緊緊……緊緊地抱著你……直到我死去。”

“憂鬱小室”頓時鴉雀無聲。

卡耐基還在認真地表演著。他雙手緊握著高舉著,頭埋得很低,而黛絲的頭則緩緩地低下來,把一對深情的目光投在卡耐基身上……

卡耐基憑直覺知道自己的表演實驗成功了。當他起身後,“憂鬱小室”裏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人有智慧,就是要達到他所企望的目標。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然而卡耐基的成功實驗卻給他帶來了一次小小的麻煩。

或許是表演得太投入,也許是由於同學們的過度渲染,卡耐基與他的搭檔黛絲之間發生了一場不應該有的誤會。

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戴爾·卡耐基一踏進“憂鬱小室”,就覺得氣氛有異,室友們顯然以極不友好的目光對著他,同時,還有幾個陌生的年輕男子氣勢洶洶地坐在他的床位上。

在辨明卡耐基的身份後,那幾個年輕男子便開始漫罵起來,並揚言要揍他。

戴爾·卡耐基雖然盡量克製,但還是被這些粗魯的謾罵激怒了。他攤開雙手,然後用右手在胸上畫了一個“十”字:“上帝,我沒有錯,原諒我!”話剛說完,他就使勁一拳重重地擊在了一位穿皮夾克名叫比爾的臉上,然後伸手卡住他的脖子,憤怒地吼道:“你找錯地方了,混蛋!”

其他人都被卡耐基拚命的架式嚇懵了,動了動身子,卻沒有一個人敢湊上前來。

卡耐基用力一推,那個高大的比爾便一個踉蹌跌出門外,然後他回轉身來,指著剛才起哄的一個男子的鼻子,盛氣淩人地吼道:“滾!全滾出去!”沒想到瘦骨嶙峋的卡耐基怒不可遏時簡直就是一頭雄獅,八麵威風。那幾個人原來的囂張氣焰被徹底壓下去了,匆匆忙忙地逃走了。

事後卡耐基才弄清了原委。由於他與黛絲逼真的表演,使得黛絲的男友比爾誤以為他們之間有什麼不軌,而采取了這次行動,不明真相的戴爾·卡耐基卻把他們當成了校園黑社會組織。

第二日黃昏,黛絲滿臉不快地走進“憂鬱小室”。

“戴爾,我們去談談好嗎?”

“好極了,黛絲,我非常抱歉,我也正想找你,”卡耐基滿麵愧色地對黛絲說道,“這完全是一場誤會。”

在“憂鬱小室”通往學校教學樓的林陰道上,卡耐基與黛絲並肩長談。

“黛絲,我真的誤會比爾了,我把他當做了黑社會成員。”

“真的,戴爾,我沒想到你們會這樣,我當你是朋友,明白嗎?”

“我真的慚愧,黛絲,我想,我想當麵給比爾道歉”。

“這不行。比爾對你誤會很深,他昨晚對我說過分手了”。

戴絲看著卡耐基,鬱鬱不快地說,“真沒想到會這樣”。

卡耐基停住腳步,以一種堅毅神情說道:“相信我,黛絲,我會和比爾解釋清楚,我們還是朋友,我的戲劇還在等著你的角色呢?”

當天晚上,戴爾·卡耐基和比爾手挽著手走進了校內的奧圖斯酒吧。一場誤會引起的衝突使他們兩人坐在了一起,喜劇性地成為一對莫逆之交。

戴爾·卡耐基戲劇性地化解了由於誤會和比爾產生的衝突後,又順理成章地把比爾和黛絲都拉進了他的實驗戲劇。

這個短劇中,戴爾·卡耐基幾乎放棄了語言的表達方式,采用純粹的動作進入角色。

我們來看看這一段表演,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卡耐基的才華。

黛絲顯得麵色蒼白。

她聳著肩,比著手指,做出一種迅速滑動而過的動作。

“噓!”她沉默不語,眼睛轉下看。

“就是這樣!”卡耐基低聲指導著。

黛絲蹲了下來,身子更往前傾了,做出了另一種手勢。

她站直身子,嗅來嗅去。

把自己的兄弟們由壓迫下解放出來,是一種值得人去出生人死的目標。

——[俄]列夫·托爾斯泰“我聞到……血……”

她又嗅了嗅,晃動著手指,聲音陡然增大,繼續說:

“英國人的……”

接下來的表演中,黛絲不再需要卡耐基的提示,她的表演已比較自如。

黛絲扮演著巨人,在“憂鬱小室”內四處搜索著,找尋她從空氣中嗅到的骨瘦如柴的英國男子。

這時,比爾出場了。他比黛絲整整高出一頭,金發披肩,雙目圓睜,活像一位中世紀憤怒的騎士……

“好!”卡耐基說了一聲,“現在請西林、博卡、霍恩、邁克、詹妮都加入我們的劇情的發展”。

於是,要求與比爾決鬥的詩人、旁證的公證人、急不可耐的唆使者、極力斡旋要求和解者紛紛出場……

戴爾·卡耐基的設想又一次變成了現實,他後來把這種方法納入卡耐基教程,取名為《自我發現》。

當晚,“憂鬱小室”一片歡騰,各人都為自己輕而易舉地就進入角色而把劇情推向高潮興奮不已。

戴爾·卡耐基後來回憶起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接受學業的那段時光,一再提到在憂鬱小室裏度過的美好時光,並且一再談及西弗爾提斯小室中自己所受到的啟迪。

人生是非常豐富而充滿激情的舞台,每一種生活的嚐試都是對自己人生的體驗。盡管卡耐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不中斷他的藝術生活,但這一段人生經曆對他而言仍然是寶貴的財富。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對藝術的追求並沒有放棄。雖說不能直接參與表演,但他對藝術的鍾愛之情不減。他寫了不少有名藝術家的傳記。從這些傳記中我們還能感覺到卡耐基的藝術追求和人生感悟。下麵選摘他的幾篇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