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星期二國人當自強
“海國齋”經過我和青海的一番精心設計和裝修後,終於可以開門迎客了,我倆對未來也是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可現實往往就是這樣事與願違。經營了幾個月,是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偶爾有一星半點的光顧者,那出的價格能比地攤價格高出一點,已屬不易,更別提“開張吃三年”的奢望了。
說來也怪,咱這裏是青黃不接,可周圍幾家賣“舶來品”的店鋪,那買賣做的是紅紅火火,人來人往。
所謂“舶來品”,大多是從日本舊貨市場和小型拍賣市場,淘來的民用品和工藝品,諸如餐具、茶具、酒具等日常用品,金銀首飾、高檔打火機、手表、裘皮等奢侈品,刀劍、佛像、牙雕、七寶燒等裝飾陳列品。
暫且不考慮價格的話,單純就外觀設計、製作工藝來說,這些“舶來品”確實顏色豔麗、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用圈裏的話講就是“十分有賣相”,吸引人眼球,讓人愛不釋手。
我與幾家“舶來品”店鋪的老板閑聊時,談起這生意經,他們說:“你們賣的都是古玩老貨,不是唐宋的就是明清的,不是祖傳的就是出土的。可是現在這造假的、作舊的比比皆是,這玩收藏的吃虧上當、做了冤大頭的十之八九,還有誰願意和敢於花大價錢買那些所謂的古董,充其量花點小錢買個東西玩玩,既吃不了大虧也不傷體格,權當交了一筆小學費。而我們的“舶來品”就不同了。我們賣的就是現在的東西,而大多都是實用器,再加上我們打的是洋貨的招牌,那東西也確實是耐看耐用、價格也合理,所以買家買的放心,用的舒心,你說能不受歡迎嗎?”
那些“舶來品”店鋪老板的話讓我若有所思。要論起來,我們中國的藝術品和工藝品的水平和種類,沒有幾個國家能相匹敵,甚至像小日本的很多傳統工藝,過去都是從中國偷的、學的,那水平別說是徒弟輩,可能連徒孫輩都及不上。
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吸收、發展和創新的道路上,像小日本等外國充分繼承和借鑒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又不斷融入他們本國的理念和元素,不懈追求更高、更精、更迎合市場的標準,從而製造出了許多打著國外品牌、實為中國內髓的,後起之秀、青出於藍的文化產品。
再反觀我們當今中國市場,無論生產者還是銷售者,對利益的追逐遠遠勝過了對質量和信譽的追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已成家常便飯、人所共識,吃拿卡要、爾虞我詐、坑蒙拐騙已成稀鬆平常、潛規暗理,一門心思的想著以最少投入、最低成本、最快渠道,去博取最大收益、最多利潤、最厚所得,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僅失去的是質量和市場,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我們將失去中國人的信譽、道德和自尊。
還拿圈裏的事說,本來一件漂亮的可供觀賞的銅雕擺件,非要用那硫酸甚至屎尿泡了又泡,然後愣充出土青銅器來賣,這豈不讓人惡心死了;本來好好一個可使用的紫砂壺,偏要用那又髒又黑的皮鞋油,將它裏三層外三層抹了一通,然後冒充老壺來賣,這樣抹皮鞋油的壺對使用者來說就等於慢性自殺。
造假作舊的手段和方式可以說不勝枚舉,中國人自己在糟踐自己的文化,自己在埋汰自己的形象,好在這些東西隻是看看玩玩,而相比“毒饅頭”、“毒奶粉”、“毒疫苗”,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還有一種造假,它招搖過市、道貌岸然、掩人耳目,它對市場的破壞力是無形的、致命的、深遠的。
小鼎礁古玩市場隨著不斷被藏友和南來北往的客商所熟知和認可,越來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原來的空間已遠遠不能滿足攤位的快速增加,2000年之後已是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再加上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極大豐富,閑情逸致的嗜好又都撿了起來,玩鳥魚、養寵物的人普遍多了起來,小鼎礁市場管理者有意騰出古玩市場,擴建寵物市場,就把古玩市場搬遷到了附近一片廢棄的火車場站,這就有了我們這裏第二個規模成形的古玩市場“東站古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