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必要的_謊言_與求人辦事的尺度(4)(2 / 2)

我們看到,如果電器推銷員開門見山要老太太買電器,一定會觸動老太太的倔脾氣,因此推銷員先用買雞蛋為幌子,打開老人家的心扉,然後以拉家常的方式,說一些恭維的話,很自然地扯到了用電的問題,說明用電燈照射,產的蛋會更多。這就觸及了老人家的利益問題,電器推銷員的巧言妙語騙取了老人家的信任,使她主動提出要使用這個電力公司的產品。

當事情陷入困境時,懊惱、詛咒都是於事無補的。要想得償所願,不妨誇大其詞,將對方的優點用放大鏡適度放大,使用"哄人"的話語是求人辦事的最佳武器。

13.明知故"昧",後發製人

當你身入險境時,如果針鋒相對,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這時不妨裝作無動於衷,配合對方把戲演到底,以便拖延對方的時間,爭取有利時機後發製人。

所謂"明知故昧"是指明明知道還裝傻,表麵上假裝配合對方,讓對方放鬆對自己的警惕,以為自己在為他們的利益著想,實則在私底下秘密謀劃,等到爭取了有利時機就揭開"謊言",後發製人,一舉殲滅。下麵這個例子就是這一計謀的典型:古代有一個縣令張公,有一天有兩名江洋大盜來到縣城,冒充錦衣衛的使者拜見張公,並且湊近縣令耳邊說:"朝廷有令,要公開處理有關耿隨朝的事情。"

耿隨朝是擔任戶政的科員,前段時間主管草場,因為發生火災,朝廷下令羈押在刑部的監牢裏。張公聽到此事,更加相信兩人的身份。他們二人一人拉著張公的左手,一人擁著張公的背,一起進入室內坐在炕上。這時,其中一個人摸著鬢角胡須,笑著說:"張公不認識我吧!我是霸上來的朋友,要向大人借用一些金子。"於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張公的脖子上。張公心裏很恐慌,身上直冒冷汗,但是他抑製住了內心的緊張,眯起眼睛,裝出替他們著想的樣子說:"你們不是為了報仇,我也不會因為財物犧牲性命。但你們這樣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如果被別人發現,對你們可相當不利!"兩個強盜點了點頭,覺得還蠻有道理。

張公又進一步撒了個謊說:"公庫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發覺,對你們不利。不過,我有一個辦法,我向縣裏的九個有錢人借貸,這樣你們安然無事,也不至於連累了我的官職,豈不兩全其美?"

張公的謊言處處以兩個強盜的利益為出發點,所以那兩個強盜也誤以為真了。就這樣,張公不露聲色地穩住了強盜,同時一條計謀醞釀成熟。

張公傳令要屬下劉相前來,劉相到後,張公假意說:"我不幸發生意外,如果被抓去,會很快被處死。這兩位是錦衣衛,他們想放我一條生路,我很感激他們,想拿五千兩黃金作為謝禮,以表心意。"

劉相聽了,目瞪口呆,說:"到哪裏去弄這麼多金子?"

張公說:"我常看到你們縣裏的人,很有錢而且樂善好施,我請你替我向他們借。"

於是拿出筆來,一共寫了九個人,正好人數符合。而所寫的這九個人,實際上都是武士。

劉相看了以後,恍然大悟。而那兩個強盜全然不知其中的奧妙。

不一會兒,名單上列出的九個人像富貴人家的子弟一樣,一個個穿著華麗的衣服,手裏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後來到門口,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都拿來了。"

兩位強盜聽說金子到了,又看到這些人穿得雍容華貴,都像有錢人的樣子,就更相信張公的"謊言"了,於是放鬆了戒備,很高興地說:"張公果真講信義。"

張公趁兩個強盜查看金子的空當,急忙脫身,這九個武士一擁而上,兩個強盜猝不及防,當場被抓。

張縣令遇事從容鎮定,不動聲色地編造了一個謊言誘盜賊上當,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錢財,又擒獲了強盜,他的機智和絕妙的"說謊"之術不能不讓人讚歎。

人生的道路上處處有危機。人生就是一盤棋,每個人都在心底盤算自己的每一顆棋子,你與他,他與別人因時因地不同,都有可能成為對手。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利益得失關係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人和人相處時,就會產生內心的競爭和排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間也存在利益的衝突。要想保護好自己的利益,為自己爭得一些生存的空間,就要懂得"明知故昧"的做人之術,適當地說一些謊言讓人真假難辨,這也是一種防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