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真假孫悟空講的是什麼 (1)(2 / 2)

貪戀境界也是貪

唐僧師徒西行途中,一路斬妖除魔,造福當地。每做完好事,唐僧的原則是不收取一文錢、不帶走一縷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路過女兒國,不僅不貪女色,麵對女兒國國王送上來的江山社稷,也是退避三舍,當真是個不貪的好和尚。但是深究下,我們會發現,唐僧的不貪隻是對財富、地位的不貪,是對物欲的拋棄;對於精神層麵的東西,還是有貪的一麵。

《西遊記》裏有這樣一章:“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講的是三藏和四個樹神月下開派對,作詩、談道、飲茶、賞月,沉溺其中,最終明白一切都是前進的障礙並奮力擺脫的故事。

三藏被神仙模樣的鬆樹精十八公,趁著月朗星稀,邀請去會友談詩,遇到了同樣仙風道骨的柏樹精孤直公、檜樹精淩空子、老竹精拂雲叟。個個長袍大袖、舉止優雅、風姿清秀、風度翩翩,讓受夠了悟空、八戒的醜陋、粗俗,看多了吃人妖精的凶惡嘴臉的三藏產生了好感。四個老頭也是修行中人,和唐僧參禪講道,談論玄機。唐僧是至誠的和尚,隻知道誦經修心,不懂得參公案、講話頭,加上四個老頭的群口相聲配合熟練,表演聲情並茂,語言生動華麗,現場發揮出色,說得唐僧滿心歡喜,磕頭拜謝。四個老帥哥玩得高興,開始吟詩作對,引得唐僧心癢,忍不住加入。

整個派對氣氛高雅、輕鬆,詩句也非常的雅致:唐僧看見月色如洗,真是:水字石邊流出,香從花裏飄來。不由得滿心歡喜,吟道:“禪心似月迥無塵。”老頭們對曰:“詩興如天清更新”、“好句漫裁摶錦繡”、“佳文不點唾奇珍”。四句對完,拂雲叟又給起了個頭:“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唐僧被老頭們一通捧,說:“你起了頭,不對就是沒道理了。”隻好續了後兩句:“半枕鬆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果然又是一片喝彩聲。一聽“春”字,十八公老頭高興了,乘興要換個花樣,作個頂針續芒:“春不榮華冬不枯,雲來霧往隻如無。”聽見十八公自己誇自己,淩空子也不甘心,吟道:“無風搖曳婆娑影,有客欣喜福壽圖。”……各自爭先恐後,席中佳作連連。

唐僧和三個妖怪徒弟待久了,早產生了視覺疲勞,哪裏想到取經途中能有這樣的高雅談吐、清幽境界,不由得心馳神往、樂不思歸,又喝過茶,吃過點心,賞過月,就忘了徒弟們還在等他上路了。直到杏樹仙的出現。

杏樹仙風姿綽約,儀態萬方,自視美人,搔首弄姿,讓唐僧有些反胃。杏美人完成了唱歌、跳舞諸般才藝表演後,就要求評委唐僧留下成親,成就才智與美貌的完美結合。唐僧才明白,這一切境界,都是他前行的阻礙。

這段場景,更像是才子佳人、文人雅士的夜宴或者詩會,充滿著情調和文采,讓人不由得聯想起“韓熙載夜宴圖”。當然和妖魔凶惡的場景截然不同,難免會讓人沉醉。它代表了唐僧修行所途經的一個境界,代表當時他所達到的修行高度。雖然很美好了,但是比起西天所代表的最高覺悟的境界,則是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差別。沉溺在初級的境界,會讓唐僧忘掉真正的目標,忘掉要到達的更美好的最究竟的境界。如同隻是滿足於山腳、或是半山腰的風景,就無法到達山頂,欣賞“一覽眾山小”的壯麗。徹底打翻了老樹,絕了老樹的根基,意味著唐僧打破了當前的成就的束縛,開始下一個更高成就的修行曆程。

人生如同旅程,眼前的風景當來就來,當走就走。不留戀,不駐足,不為逝去的惋惜和沮喪;不為當前的所沉溺和迷失,做豁達和精進的人。

盤絲女妖是唐僧的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