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在國外的學校參觀訪問,又怎樣與該國學生交往?
有位名人曾說過:“禮儀的目的與作用在於使得本來的頑硬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這也就是說,禮貌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密切聯係的紐帶,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橋梁。你尊重對方,待之以禮,你才能得到對方給予的理解和友誼,才能與之和睦相處,獲得種種幫助。因此,每個到外國學校參觀訪問的學生必須了解、尊重並踐行各國人民的禮儀風俗。
假如你到歐美學校參觀訪問,遇到中學生應該行握手禮,行禮時,距對方約一步,上身稍前傾,用右手緊握對方右手並上下微搖。如果對方是老師或女學生,則須對方先伸出手,才能握手;如果對方不伸手,隻要點頭致意即可。遇到老師或初次與女學生見麵,應該行鞠躬禮,行禮時,須脫帽、腳立正,麵帶笑容,兩目正視對方,上身向前傾斜約15度左右。
假如你到日本學校參觀訪問,一般按歐美流行的禮節行禮。若初次遇見日本學生,應該互相鞠躬後,作自我介紹。
假如你到東南亞各國學校參觀訪問,一般行合掌禮,行禮時,雙手合攏,掌尖向上,手掌略向外傾,頭微微低下。
無論到哪國的學校參觀訪問,進入集會場所時,腳步要盡量放輕,說話聲音不能太大;入座時,兩膝不可張得太寬,尤其不可蹺腿;交談時,切忌有剔牙挖耳之類非禮性的小動作,交談的內容應避免政治上的爭論,碰到個別敏感問題需要回答時,要請教帶隊領導,注意保守國家機密;進餐時,坐姿要端正,若吃西餐,先把餐巾打開,置於胸前或膝上,用畢再折好放在盤子右邊,不要亂丟,更不可拿走;上街時,要遵守外事紀律,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上麵所寫的,就是你與外國學生交往的“通行證”,有了它,你就可以得到友誼、尊重和種種幫助。政府官員來校檢查工作,怎麼辦?
學校是國家實施教育工作的基層單位,所以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政府其他部門官員來學校檢查工作,是學校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關係到全校師生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所以每個學校的成員,每個中學生,都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
從內容上看,檢查工作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日常工作的例行檢查,大部分是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官員組織進行。內容就是學校的日常工作,學校從這項檢查中所獲得的是精神效益。二是落實政策情況的檢查,如落實《義務教育法》情況的檢查,落實《辦學條件》情況的檢查等。此外,還有一些臨時性的視導、檢查工作,如環境、辦學條件、學生精神風貌、教師敬業精神等,這些則體現一個學校平時建設的情況。各項檢查的準備工作與學生直接有關,如學校的整體風貌、學生的外在氣質等,有的檢查還要組織部分學生參加座談,在檢查過程中也會與學生有個別交談的機會。所以,在檢查中要注意做到:
首先,注重儀表,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需要組織迎送時要積極參加,熱情相待,注重禮節。校園內相遇要以禮相待,坦誠大方。談話時要有禮節,談吐文明。同時要整理好個人儀表,顯不出一個文明中學生的氣質。
其次,實事求是,正確全麵評價學校工作。無論座談或個別交談時,都不能意氣用事,而要實事求是地回答問題,反映情況,不回避問題,也不誇大其詞,漫無邊際,以使人從中能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
再次,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準備工作及有關活動。如準備展覽圖表、模型,打掃環境,布置會場,組織迎送接待等。力所能及的事積極去辦,不要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橫挑鼻子豎挑眼等不予配合的對立態度。
總之,準備和迎接政府官員檢查工作也是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既然要正確對待生活,也應該正確對待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