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所說的“俗氣”,大致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指缺乏遠大的理想和精神上的追求,目光短淺,審美趣味低下;二是指人的外在表現欠文雅、欠莊重,談吐和舉止比較粗俗。在一般學生朋友眼裏,這兩種表現都是被人討厭的缺點。
為什麼人們討厭“俗氣”呢?
隻要我們翻開人類的文明史,就會清楚地看到,人類社會正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愚昧到聰慧、從不文明到文明逐步發展的。在人類進步的每一個階梯上,都存在著新與舊的鬥爭。盡管鬥爭是長期的、艱苦的,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鄙薄甚至放棄了對於理想的追求,津津樂道於自己身邊的“實惠”,而喪失了繼續開拓進取的銳氣,這樣的人,怎麼會成為新事物的創造者呢?這樣的精神狀態,與我們的時代風格也是格格不入的。朋友們認為你“俗氣”,你就應該認真地想一想,自己思想上是不是存在著這些阻礙進步的雜質。
要使自己跳出“俗氣”的泥潭,應該從哪些地方著手呢?
第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並且腳踏實地地去追求,切不可沉湎於蠅頭微利、蝸角功名之中。人的真正價值,就在於為世界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並且在這種鬥爭中使自己逐步完善起來。那些學習上不求進取,一味比身世、比金錢甚至比穿著打扮的人,是最可憐的。
第二,要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觀念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每個人的頭腦中,並且也有俗雅之分。有些人努力去追求真正美好的東西,紮紮實實地去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受到其他人的敬佩和讚許。相反,也有的學生朋友思想上的審美情趣標準很低,他們不分良莠,隻是醉心於流行的時尚。這樣的思想,怎麼能不被人稱為“俗氣”呢?
第三,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做講文明、懂禮貌的新人。一個人的談吐、舉止等外在表現,像一麵鏡子,折射出他的內心世界。不可能設想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會舉止粗俗,滿口汙言穢語。所以,我們在充實自己內心世界的同時,也應該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使自己成為受人尊敬和欽佩的人。
不管前麵有多少艱難險阻,青少年一代總是向上的。隻要我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就可以使自己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他人麵前。朋友心胸狹窄,怎麼辦?
跟心胸狹窄的朋友相處是不容易的。他氣量小、好懷疑,遇事斤斤計較、感情用事,還喜歡走極端。和心胸狹窄的人相處的關鍵是我們自己必須氣量大度。心胸狹窄的人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他們往往對比自己強的人妒忌,對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他們生性多疑,一點小事也常常折騰得吃不好睡不著。所以,與這樣的人相處,肯定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我們缺乏氣量,也跟這樣的人一樣斤斤計較,就無法相處。相反,如果我們氣量大度,胸懷寬闊,就會使那些不愉快的事化為烏有。
目光高遠的人才會有氣量。如果對方因心胸狹窄有對不住自己的地方時,要從有利於學習和團結的大局出發,能忍耐的就忍耐,能諒解的就諒解。這不是軟弱,而是心胸寬闊、風格高尚的表現。交通規則不是提倡“安全禮讓”嗎?為了學習和友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禮讓”呢?
盡管如此,這類朋友身上,你也可以發現他有不可多得的優勢:觀察細致、深刻,感受靈敏、強烈,感情豐富、細膩,一般人不宜察覺的事物,他卻能反應迅速而強烈。和這類朋友相處的好,會使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和無窮的樂趣。當然,對這類朋友,我們要看重他的優勢,但更要正視他的不足,“心胸狹窄”畢竟是人們性格上的一大缺陷。
作為他真正的朋友,我們應該:
一、弄清“病”因
為人心胸狹窄的形成,既有氣質心理的因素,也有環境影響的原因。有的因自小在家中受到歧視,家長動輒打罵,心理上受到挫傷;有的則是自小嬌生慣養,養成不顧他人,凡事隻考慮自己的心理;有的生活十分單調,缺少與人交往的機會,內心的喜怒哀樂未能充分發泄;有的則是家庭發生重大不幸,或是身患疾病,以致學習上力不從心,心理上有沉重的負擔;有的則是多種因素交叉。總之,首先你要弄清楚朋友的“病”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