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塑料注塑模的試模和維護(2 / 3)

(3)模具安裝方位的選擇模具的安裝方向應符合以下原則:

①帶有側向抽芯滑塊的模具,盡量將滑塊運動方向置於水平方向,並盡量避免滑塊向上方抽出,因為向上抽芯時一旦滑塊定位機構失靈則滑塊可能出現下滑,在合模時斜銷和滑塊會碰撞損壞。

②當模具寬度尺寸與高度尺寸相差較大時,應盡可能將模具長邊置於水平方向。

③模具的冷卻水管接頭盡可能地背向操作工,模具的操作麵麵向操作工。

④模具如果有抽芯油缸或氣缸應盡可能地將油管接頭,氣管接頭或熱流道元件接線板放置在非操作麵,以利於操作。

(4)模具的緊固

①最直接又可靠的辦法是按照機器上動定模板螺釘孔的位置在模腳上鑽通孔,直接用螺釘固定在注射機對應的模板上,這種方式如果更換注塑機則孔位會發生偏差,導致無法安裝。

②用壓板加墊塊緊固,該方法由於方便靈活,是最常用的模具固定方式,墊塊的高度應稍高於模腳或模具底板的厚度,安壓板時固定螺釘要盡量靠近模腳,螺釘旋入深度應大於螺釘直徑的1.2倍以上。當模具重量很重在操作中有可能下滑的模具在其下方可增加一個支承塊,螺釘孔可開成長孔,以便緊貼被支承的模具。

③用磁力模板緊固,磁力模板又稱電控永磁快速換模係統,現用於大型模具的安裝固定,模板厚約10cm,模板上布置有數百個磁極,通電後每個磁極可產生800kg的永久磁力,磁力線高出板麵2cm,將鋼模牢牢吸住,卸模時反向通電,使處於退磁狀態,這時應先用吊鉤將模具吊緊再緩緩退磁,再開模,其持續時間僅1~4s,十分快捷方便。

(5)模具的動作和行程檢測

①模具安裝完畢後即可慢速開模,開模時檢查最大開模行程,看是否能順利脫出製件,合模後觀測鎖模力應能可靠鎖緊模具,但又不宜過大以免損壞機器模板。

②對於開合模驅動的側向分型抽型機構應注意頂出機構和抽芯機構互不幹涉,並注意觀察側抽芯的啟動、停止、回位、鎖緊動作的準確性。

③調節注塑機推杆推出長度,使製件能完全推出,但推板與動模墊板間不能碰撞。

④校正噴嘴與模具主流道的對中性,若對中不好注射時會發生溢料。

⑤最後安裝並接通該模具的冷卻水回路,電加熱回路,熱流道控製電路,抽芯液壓回路等。

3.成型工藝調試

(1)原料準備在作成型工藝調試前應首先作好塑料原料的準備工作,對不吸濕的原料如PE、PP一般來說不需幹燥和預熱,對於吸濕量不大的塑料ABS、PVC、SAN、PMMA等采用普通熱風幹燥烘箱或料鬥幹燥機幹燥,對於吸水量大,在空氣中易氧化發黃或對水解特別敏感的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酯(PET)最好進行真空幹燥,並在注射前嚴防重新吸濕,避免直接暴露在大氣中。注塑機上最好安裝保溫料鬥。在較高溫度下密閉從下至上吹入熱風可防止重新吸潮。

(2)注塑工藝條件調節溫度、壓力、時間、速度是幾個重要的工藝條件,在開始試模時工藝條件原則上選擇在低壓、低溫、長周期時間條件下注射成型,如果不能很好地成型則按先調壓力再調時間再調溫度這樣的先後順序調節,不要同時調整兩個或三個工藝條件,以便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例如製件未充滿通常先增加注射壓力,僅當大幅度提高注射壓力仍無顯著效果時才需要延長時間,即使塑料受熱時間延長以提高料溫,最後才提高料筒溫度或預塑背壓和轉速(增加摩擦生熱也是提高料溫)。應注意每提高一次料筒溫度必須要相隔10min左右才能看到效果,不要急切地迅速地多次提高料筒溫度,否則會引起原料過熱分解。

不同品種塑料的流動性有的對壓力較敏感,有的對溫度較敏感,從塑料熔體表觀黏度對溫度和表觀黏度對剪切速率的關係曲線可以看出。當充模不滿時對溫度較敏感的物料可適當提高溫度,但不宜接近分解溫度,對剪切速率敏感者更應從增加注射壓力著手,因為高壓下能達到更高的流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