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兩個特征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這兩個因素成立,加上項目有市場,還有一點運氣,再加上朋友的幫扶創業成功的幾率基本上是95%以上。
每一個朋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經營事業實在太複雜,朋友之間生間隙通常在兩種情況下發生。
首先就是創業老是不成功,大家的心思發生變化,有的人就心灰意冷,準備放棄。在外麵機會的誘惑下,大家就可能發生衝突,因為外界的機會不會對所有的朋友都是均等的,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憂,希望抓住更好的機會。機會好的人要散夥,機會不好,甚至沒有機會的人則不希望散夥抱著最後的希望。很顯然,如果有人離開,生意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
其次,創業成功之後,由於有利益可以分配不均,往往也會產生矛盾。如何分配,按什麼方式分配等問題就會擺在大家麵前,同時也帶來更為直接的衝突。再有賺的錢是投入再生產還是先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朋友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事實上,幾個朋友合夥,當然要分工合作。不同的分工之間,很難作出適當的平衡。負責外部業務的人可能經常花天酒地;管生產的人則殘酷剝削自己,時間短還無所謂,時間一長,報怨總是會產生的。做決策的時候,很難說究竟哪個方案是最正確的、最好的,到底聽誰的,就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有時候,往往人人都想管,又人人都不管。如果事情搞砸了,做決策的人很尷尬,跟從的人也多少有自己的想法,為後麵的發展埋下隱患。
錢還能徹底改變一個人。朋友關係都是在沒有發財之前確定的,發財之後就很難說了。再好的朋友都是兩個獨立的個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無論是創業的動機,還是怎樣經營共同的事業;無論是經營的艱苦初期,還是創業成功之後……
個人的小算盤一打,朋友關係就玄了。還有一點,創業的時候,大家多是年輕人,否則也很難共同創業了。年輕人經驗畢竟差不少,處理如此複雜的關係往往束手無策,偶然的衝動往往會直接傷害朋友關係。
朋友怎樣成為事業夥伴
盡管朋友共同創建事業有很大的挑戰,但還是有很多人處理得很好,朋友關係深入發展,事業蒸蒸日上。這裏麵有很多秘訣。
如果能夠遵照以下原則,朋友還是可以成為很好的事業夥伴的。
共同製定遊戲規則。朋友相處與經營事業是兩個概念,朋友相處強調的是默契,一切盡在無言中;經營事業則必須有規有矩,一切都必須有明確的規定並且必須要遵守。
朋友共同創建事業,最忌諱的就是友誼與事業不能分開,經營事業還采用朋友相處的規則,這樣的事業一定失敗。因此,朋友合作要想創業成功,第一個工作就是製定共同的遊戲規則,將朋友與事業徹底分開。說白了,於私,大家是朋友;於公,則是上下級的關係。
牢記一點,創建事業不是玩遊戲更不是處朋友!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朋友共同創建事業,一個誤區就是把朋友的平等關係直接延伸到經營事業中去。經營事業,必須及時作出各種決策,很多情況下,時效性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須要有一個說了算的主事人。
如果沿用朋友相處的規則,例如,問上哪兒吃飯,大夥都說“隨便”,結果走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大夥一塊兒去玩,倒也無所謂,反正是消磨時間。但是經營事業這樣卻絕對不行,決策必須及時和明確,否則會喪失很多時機。
因此,朋友之間必須推出主事的人,經營過程中由他作出最後的決策,其他人必須遵守這個規則,願賭服輸後果共同承擔。不要把其他人帶進來。經營事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三個朋友共同創建了一個公司,經營兩年之後,第四個朋友決定加盟,這種情形就很棘手。
作為普通員工對待,大家覺得過意不去;不作為普通員工對待,也同樣不合適,創業者心裏不舒服。事實上,也隻能作為普通員工對待。除非第四個人有企業迫切需要的技能,或者投入適當的資金人股,才可能享受股東的待遇。如果是大家共同的朋友倒容易解決,但是如果是特定個人的朋友或者家人,則不應當吸收,哪怕是確實對企業有用的人,這樣可以避免以後發更多的人進入,把企業拖垮。
原因很簡單,特定個人的朋友或者家人加盟企業,在企業內部必然形成小團隊,產生派係鬥爭,逐漸會對資源應用和利益分配產生負麵的影響,很多朋友企業就是這樣破壞的。事實上,在基本的遊戲規則中,都必須規定這一條。隻有這樣,才可能使企業長期經營發展下去。
(五)家族企業是最好的創業模式
對於創業者來說,尤其是單槍匹馬的創業者,家族經營往往是合理、可行、高效的實際的經營模式,是創業的首選模式。
現在管理界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家族經營是一種很不好的經營模式會產生太多的問題。實際上,在管理中沒有什麼好與不好,隻有合適與否。70%以上的創業者都采取家族經營的模式,自然有其合理的原因。
單身漢的口頭禪就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人不餓”,很容易解決生存問題。家族經營就是企業界的單身漢,是最有生命力的企業模式之一。
創業者的事業適合家族經營
夫妻店、子承父業等是小型企業最常見的模式。實際上,許多創業者的事業的確也適合家族經營。即使是現在的大中型企業,在創業期,往往也是家族企業。
家族經營是創業者創業的優勢。小型企業有許多本身的特殊情況,處理的好,就成為小型企業的優勢,處理不好就變成小型企業的劣勢。一般來說,小型企業管理水平較低,推動業務更多地依靠員工的能力與責任心,費用的支出更是需要團員節省。
小型企業的彈性很大,業務忙起來,往往需要24小時運轉;不忙的時候,也可能幾個月不開張,因此很難維持較大數量的固定員工的基本開銷。
小型企業在創業期,往往因陋就簡,工作環境相對較差,需要員工更多的理解和忍耐。而且在創業初期,很難給員工較好的待遇。還有,小型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往往進行各種各樣的掉頭,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
小型企業解決上述問題,采用正式企業的模式往往力不從心,並因此形成企業的劣勢。
肉爛在鍋裏。采用家族經營的模式,上述問題就可以相對容易的獲得解決,家就是企業,企業就是家,容易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愛廠如家。
家族經營,大家的目標一致,並有極好的信任關係與責任心,企業因此獲得強大的凝聚力,一致對外。在艱苦的創業期,大家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即使有什麼問題,也是肉爛在鍋裏,家醜不外揚。
中國人的,家族的觀念一直很強,光宗耀祖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最大願望;一人發達,全家人沾光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中國最容易產生家族經營的企業,例如台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台企大多是家族企業。
對於創業者的事業,尤其是單槍匹馬創業的創業者,采取家族經營,是一種理想的創業模式,至少在創業期如此。家族經營的弊端。家族經營也有不少弊端,這些弊端在企業度過創業期,向前發展過程中尤為突出甚至成為阻力。實際上,在創業期中,也有不良影響不過不容易顯現。下麵就詳細討論家族經營在創業期的弊端。
創業風險與家庭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由於將家庭所有的資源與人力投入到事業中,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了家庭的好壞,壓力也就是雙重的一般人很難承受。
其次,家族成員往往隻能承擔有限的工作。由於一般的事業都需要特定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而你的家族成員有的能力不足;有的沒有專業知識與經驗。因此,對於你的事業幫助也就十分有限,遠遠不及一些合夥人。
采取家族經營,家庭的開銷必然會成為企業的資金壓力。一家人總得吃飯吧。而且由於家族成員自行其事,幫倒忙,甚至成為企業的抽水機。品質不好的家庭成員,濫用你的信任,大手大腳花錢,以老板自居,並大量偷手這樣就禍起蕭牆。由於有家庭的關係,你左右為難。盡管家族經營有上述壞處,甚至更多的弊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艱苦的創業期,家人比外人更容易、更值得信任與依賴。
家族經營的形式
在實務中,家族經營有多種形式,不同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你一定要理解這些差異,否則,吃虧的還是你自己。下麵僅僅是從相對常見的形式,實際情況還得由你自己掌握。
夫妻檔。從實務的角度,這是最好的家族經營模式。因為實際上是一個家庭,財產完全不用分割,絕對的肉爛在自家鍋裏。許多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夫妻檔口。
父子檔。這也是一種理想的家族經營模式,一方麵父親有經驗、財力、威信;另一方麵,父親實質上也是為兒子掙錢。因此,這種模式成功的也很多。如果兒子超過兩個,營運的難度就有所加大很多,因為一個兒子代表一個利益團體。如果兒子不爭氣、不團結,這種模式風險也就很大很可能分裂。
兄弟檔。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看來,兄弟之間算賬的機會是很多的。因此,一種相對較差的家族經營模式,因為,每人代表一個家庭,並有各自的情況,有不同的利益要求。這種因素使得兄弟檔往往不及夫妻檔、父子檔,甚至不及合夥經營穩定。
(六)善於抓住創建事業的時機
中國人一直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最佳的創業時機就必須具備上述因素。
創建自己的事業,時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創業的時機不僅僅是指特定創業構想的市場時機,一還包括你自己創業的時機,也就是你在什麼時候創業;二是特定創業構想的實施時機。隻有兩個方麵的時機合二為一,兼顧兼容才是最好的創業時機。
個人的創業時機
古人告訴我們,三十而立。的確,很多創業者都是在30歲左右開始自己的創業者生涯。一般來說,人生有兩個重要問題要解決,即事業與家庭。因此,你個人的創業時機一般也就有兩種選擇,成家立業或者立業成家。
成家立業。成家立業是指先解決個人的家庭問題,然後再進行創業。所謂成家一方麵是結婚,建立家庭;同時還有穩定家庭,並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現行的標準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包括房子問題基本解決。由於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可能延緩你的創業起步時間。另外,當這一切都十分理想的情況下,將減少你自主創業的欲望,也許你不願意使現有的生活秩序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先成家後立業的好處也十分明顯,你幾乎沒有後顧之憂,即使創業失敗,對自己的家庭也已經提前有了一個良好的交代。在創業過程中,將就不會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會以一種平常心經營,對創業更加有利。成家之後的創業通常起點較高,你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因為你一般情況下也進入了成熟一族。
立業成家。選擇立業成家的創業者多是一些創業欲望強烈能承擔風險的人,創業的時間較早。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最初的原始積累可以直接投入到創業中,並通過自主創業,獲得更多的收入,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條件一步到位。這也是十分流行的創業時機選擇模式。
創業構想的市場時機
不同的創業構想必須選擇不同的市場時機,尤其是現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今天一個天才的創業構想,或許幾個月以後一錢不值。因此,一定要深入理解特定創業構想的市場時機。
天時在創業實務中,主要是指特定創業構想的市場時機。把握了創業構想的市場時機,也就掌握了天時。正如營銷學中強調的把握市場利基,也就是空白的、競爭環境相對寬鬆的細分市場。
天時的把握一般強調先人為主。看準機會,立即實施,非常強調時效性。第一次創業一般都是小生意,能否成功與企業營業場所有重要的關係。一個簡單的常識,真正的大老板都在大中型城市,或者經濟發達的地區創業。這直觀地說明了生意與地理位置的密切關係。在實際操作中,地理位置決定了目標消費者、營運費用與成本、作業模式等多方麵的問題。同樣的生意,在不同的地方必須有不同的策略。購物中心必須在繁華的商業中心,超級市場則必須在房租較低的地方建設。
對於創業者的生意,在實務中,很大程度受地理位置的製約。一個良好的創業構想必須在合適的營業地點實施,以獲得地利上的優勢。
(七)創業要付出的代價
沒有付出,焉來收獲,艱苦的創業曆程是付出汗水和代價的過程。
熊掌魚肉不可兼得,自己做老板收獲多也當然要付出一些代價。
在我們對特定項目進行決策時,控製風險有兩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理解決策付出的代價,其次是劃定自己承擔風險的底線。
不理解自主創業的代價,不提前劃定自己的底線,就開始背水一戰的創業實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今天的商場不再是憑膽量與勇氣就可以獲得成功的,創業是一個商業智慧加運氣加膽識的運作過程。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打工的生活方式。你隻有真正理解了自主創業需要付出的代價,並提前劃定自己的底線,才能用平常心對待創業的得失以及成功之後的情況,成為一個真正的贏家。創業的代價直接關係到兩個方麵——你的事業和你的家庭;影響又分為現實的和機會的。下麵我們從這四個方麵分析自主創業的代價。
事業的現實代價
當你決策自主創業的時候,你也就必須放棄你現在擁有的一切。經過多年的奮鬥,你的事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甚至已經獲得了成功。今天你還是某家企業的重要領導,明天隻能在你現有頭銜前麵加上一個“原”字。這樣,意味著你多年的努力除了獲得經驗之外,你將幾乎“一無所有”,白白便宜了你的繼任,使他提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你事業的現實代價還表現在,你以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你所在企業提供的,企業為你提供了成功的平台。任何人都不會忽視一家著名企業的員工,尤其是其中重要的領導人物。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你幾乎不可能分辨清楚你所受到優待哪些是你個人的因素,哪些是你所在企業的影響。而你辭職後,你會發現很多人可能不再買你的賬。這也是你事業的現實代價之一,而且是非常現實的代價。
事業的機會代價
如果你放棄自主創業,你通常會按部就班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如果你所在的企業興旺發達,你更是搭上一輛快車,加速你事業的成功。而你決策自主創業時,這一切都不再有可能了。就像大家一起乘火車從北京到上海,你中途在濟南下車,你將失去與夥伴同車到達上海的機會,雖然你可以改乘飛機,比他們更快地到達;你也可能不再有機會達到,這就是你事業的機會代價。
家庭的現實代價
自主創業就十分明顯地影響你的家庭。打工族與創業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打工族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與概念;而創業者則不可能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的區別。由於這個原因,怎麼影響你的家庭都不算過分。
當你作為一名成功的職業人士的時候,你的家庭可以按部就班幸福、平靜地生活。你每天準時上下班,做一些你不需要承擔最終風險的工作。你不會過多地考慮成本問題,那是你應得的利益。每月你可以按時領取已經知道的工資,並據此安排你的花銷。總之,你的工作給你帶來穩定安全的感覺。同時,工作對於你來說,僅僅是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份職業人士都有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精力來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
當你自主創業的時候,這一切全都改變了。你不再擁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你不再每月到時候就可以領到已經知道的報酬;工作的性質已經完全改變,成為你自己的事業,你必須全麵負責,並承擔所有的風險。這一切將完全改變你平靜的家庭生活方式,並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這一切就是你的生活。
在你打工的時候,工作與家庭通常可以兼顧;而當你自主創業的時候,事業與家庭也就變成了熊掌與魚肉,很難兼得。
家庭的機會代價
現實生活中,既能共患難又能共富貴的夫妻實在是太少了。改革開放多年,中國人對婚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離婚上升就是代價之一。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平靜生活,你通常可以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自主創業給你家庭帶來的機會代價分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創業失敗、妻離子散,另一方麵是創業成功、家庭幸福。
對於中國人來說,夫妻共患難的可能性很高。當你創業失敗之後,你的家人通常會鼓勵你,與你共同渡過難關,並嚐試東山再起的可能性。當然,中國人又有一句古話,貧賤夫妻百事哀。當你屢戰屢敗,對你的家庭將是一個真正的考驗。
創業成功之後,也會給你家庭帶來機會代價。人們常說,許多好端端的家庭不和的原因就是錢鬧的,的確不假。成功的你將麵對更多的消費選擇,合理的與不合理的都有,你將麵對越來越多的誘惑。能否抵住誘惑,成為家庭幸福與否的關鍵。
因此,無論創業成功與失敗,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家庭,建議仔細考慮。
(八)不同類型的生意經
現實市場中,有各種各樣生意經,似乎幹什麼都可能發家致富,成為逍遙的創業者實際上並不然。
按利益來說,各種類型的企業活動都可以稱為“生意”,做生意是所有工商活動的實質。俗話說,大老板做大生意,創業者做小生意。生意可以大到衛星飛機,小到油鹽針線。生意的大小不僅僅由生意的內容決定,小生意可以做到很大,例如可口可樂飲料和麥當勞的漢堡;大生意也可能很小,中國的許多汽車企業一年生產不了幾輛汽車,還不及一些服裝企業的規模。
當你決定自主創業,做一個創業者的時候,你也就開始做生意,成為一個生意人。俗話說,“生意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創業者能否真正成功,首先在於是否對生意有著正確理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市場中的各種生意形式令人眼花繚亂,甚至。而實際上,所有的生意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兩種不同類型的生意有著各自獨特的生意經,念錯了生意經是穩賠不賺的,比寫的還準。生意形式的兩種基本分類,也就是做老板的必修課。
外向型生意與內向型生意
這種分類是以市場外向型生意與內向型生意,這種分類是以市場與企業所在地的關係作為出發點,目標市場與企業所在地之間的關係對於經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簡單地說,當兩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通常利用不同的地利、人和的優勢。
特定企業對當地市場了解,有多種可以利用的社會關係,成本也相對較低。當目標市場與企業所在地較遠,則有勞師遠征之弊,在經營管理中往往事倍功半。
所謂外向型生意是指目標顧客和市場分布在廣泛的地理區域,生意的實質是不同區域市場的交換。而內向型生意則是目標顧客和市場與企業所在地相同,生意的實質是同區域的交換。例如,一家向全國營銷的服裝廠就是典型的外向型生意,而為服裝廠服務的包裝印刷廠則是典型的內向型生意。
簡單地說,外向型生意是賺企業所在地以外的錢,而內向型生意則是賺本地的錢。外向型生意與內向型生意有著天壤之別的生意經。
外向型生意是不同區域市場的交換,這種交換通常是不同區域市場的一種互通有無、成本決定的結果。通常有三種基本情況:
①當地有特殊的資源,例如山西的煤礦主。在這種情況下,想不輕輕鬆鬆地賺錢都很難,中東的石油富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②特定區域形成特定行業的生產、流通中心,具有明顯的價格、產品優勢。例如,廣東的各種輕工產品中心,包括順德的小家電中心、虎門的服裝中心等。全國的經銷商都從這些產銷中心進貨,直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眾多億萬富翁。
③一些高度專業化、現代化的產業的生產基地,例如四川綿陽的長虹生產基地可以掙錢。
由於外向型生意市場和利潤的基礎在於企業所在地的外界,因此具有的競爭廣泛特征。資源優勢、低成本優勢和特定的專業知識優勢是生意經中成功的重點。
不具備這三個優勢的外向型生意,很難獲得成功。同時,由於外向型生意本身所具有的難度,成功的外向型生意通常都是大生意。想一想中國現有成功的企業和品牌,幾乎都是外向型生意。
內向型生意通常要簡單很多,本地化的特點十分明顯。解決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形成了大量的內向型生意,例如涉及衣食住行的各個行業。
同時,為當地外向型企業服務、配套的生意也是多種多樣。許多其他地區的外向型生意進入本地,通常也會與本地人合作,形成獨特的內向型生意。考慮到中國的人情和傳統,這一點尤其重要。例如,特定品牌和產品的當地代理商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