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溫州炒房團在大江南北屢屢出擊且屢戰屢勝,讓很多城市的市民對他們是又恨又怕,其實溫州人不僅是炒住宅就連爛尾樓他們也不放過,爛尾樓也能掙錢,而亦能掙大錢,這就是溫州人的精明之處。溫州人炒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每人必有法寶就是精明。讓我們看看四個溫州人精明的炒房經曆。麵四個溫州人的炒房經曆就知道溫州人精明的商業眼光了。
葉女士:買房要買貴的。葉女士目前在上海已經買下了5套房子,總共花了480萬元。她說:“我的經濟高速發展中,上海是全國的金融中心,現在更有全國經濟看上海之說,這為上海的房子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大量的外地人、外國人會湧到上海,對住房的需求自然會越來越大,上海的房地產肯定要上漲,所以我願意把住宅投資做為首選。”
2002年5月,葉女士第一次參加購房團,以每平方米5450元的價格買進聯洋社區一套154平方米的住宅,總價近85萬元。2005年7月,這套住宅的價格漲到了每平方米7500元,葉女士就把這套房子賣了,淨賺20萬元。
葉女士在上海購房投資有的很清晰思路:買房是為了在房價上漲之後能夠轉手,房價漲個十幾萬元對工薪階層有影響,而對有錢人來說,這十幾萬就不算什麼,所以買房還是要買貴的,而且要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這些針對富人設計開發的樓盤,由於品質高,不會輕易下跌,升值空間大且穩定。
張先生:挑樓要挑頂層。在傳統的購房觀念裏,頂層和一樓往往是雞肋,而張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專挑頂層。這是為什麼呢?這裏蘊含著張先生獨特的商業眼光張先生說,地段好的高層住宅一般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形設計,頂層往往會多出很多空間,這些不需要你花一分錢的設計可以讓你的房子別具一格。還有一些多層的房子,開發商推出頂層的用戶送空中花園,或者即便設計的房子不是平頂的,頂層閣樓的空間也很大,這樣算下來是能讓你大大地賺上一筆。
在北京的一次房產團購中,在每個樓盤都是20多層的高樓中,隻有張先生選了3套頂樓別人若選的是中間偏上的樓層。2005年10月交房後,隻見大樓尖頂高聳,全玻璃外牆,頂層客廳的頂高有一部分是6米的開闊空間。他當初買時頂層每平方米的價格比樓下的還要低200元,現在卻多賺了這麼多空間。張先生說這樣的結構風格,講究情調的外國人是最喜歡租住了,結果他的出租價格果然比下麵的樓層高出了2000多元。了解承租人的住房習慣,選擇具有針對性設計的住房,才能賺的比別人多,這正是張先生的精明之處。
吳先生:買房不如買商鋪。與別的溫州人炒住宅不同吳先生以投資商鋪為主,他認為市場旁邊的商鋪比較有投資價值。炒房團除了在經濟發達的城市炒,還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城市炒房,他說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居民對住宅的需求心態是:等一等,湊足了錢再買,他們不大能接受按揭貸款等方式。但商鋪就不一樣,一則商鋪有市場需求,二則商鋪出租可以賺錢。所以在成熟市場的旁邊,麵積在40~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鋪,既容易出租,也便於脫手這就是市場觀念差異。吳先生正是看了這種差異才把商鋪作為投資對象,因此他購買了大量商鋪,結果正如他所料,承租者紛紛而來,吳先生賺了個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