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35.悟道心(3 / 3)

這些情緒很複雜,需通過『覺察』才能使它們清晰可辨,並以此充分且正確的『體驗』它們。這種體驗能夠安全地緩解或釋放情緒,消除其負性作用,提高個體對情緒容納度,增強個體的情緒韌性,以及對情緒的控製力。在此之後,通過理性『思考』,將主觀體驗體驗與現實經驗相結合,『領悟』其中的邏輯規律。通過新領悟到的知識,改變舊的低效行為,嚐試新的高效行為,借由新行為產生新的經曆體驗,塑造出新的更優秀的認知係統。如此『知行合一』不斷迭代,優化認知和行為方式,便能使自身不斷進化,獲得更高級的智慧,這就是『真·心智化』。

我們一般將完整的『真·心智化』過程分為四階段,即:『經曆體驗』、『感受覺察』、『思考領悟』和『知行合一』。想熟練掌握『真·心智化』能力的人,不但要有優秀的智力,還需同時擁有極高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這種人比鳳毛麟角還稀少,他們大多會成為先知聖賢。

一般人即便擁有不錯的智力,也很難同時擁有極高的雙性。敏感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卻低。哪怕微小的刺激,也能激起強烈的情緒,致使理性腦效能下降。他們常常情緒激越,行為魯莽,不過腦子。遲鈍的人則『耐受性』高,『感受性』低。從小習慣壓抑情感,長大後習慣成自然。所以既難覺察自身情緒,也難察覺他人的情緒。他們常常情緒壓抑,同理心低,做事不考慮他人感受。

情緒不論是被激越,還是被壓抑,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調節,就會不斷積累壓力。壓力積累到一定量時,情緒力將衝破理性的控製,導致『認知失調』。其後果,輕則『行為失控』,重則『人格崩壞』。

尼墨心痛道:“那,白澤經常緊張害怕,就是認知失調。對嗎?”

蘇讚許地點點頭,繼續闡釋:

當我們感覺自己受到威脅時,第一反應是向周圍人求助、呼救、尋求安慰,其稱為『社會參與』。

如果沒有人回應我們,或者傷害將立即到來時,身體會將我們轉換到一種原始求生狀態,也就是『戰或逃』。此時,我們或反擊生效,或逃到安全區。

如果這些策略都失敗了,我們無法逃脫,或被擒獲,身體就會為了保存自己而盡量節省能源、關閉一切不必要的功能,即『驚呆或崩潰』。

經曆創傷的人,要麼異常敏感,要麼異常遲鈍,要麼在二者間不停切換。他們會變得僅僅通過一種『扭曲的、隻探測環境是否安全的神經係統』來體驗世界。他們被痛苦的情緒困在『戰或逃』和『驚呆或崩潰』狀態中,難以主動尋求他人幫助。

尼墨恍然大悟:“強烈的情緒能改變世界。當巨龍降臨時,沒有模棱兩可的空間。你若不與我同在,便是與我為敵。如果突然間你和我在一起,而我看見了。這將改變一切——改變自我與我的脆弱無助,我對你的感受,以及我們連結的本質。”

尼墨看向白澤,眼眶濕潤:“原來是這樣,原來你的世界是這樣的。”

尼墨情不能自已,將白澤擁入懷中,白澤亦伸手抱住他的腰。

蘇沒有說話,她悄悄走出辦公,關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