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圖書館(1 / 2)

大學的序幕被正式拉開。小麗在心裏期待了很久,終於能在新的人生階段續航了。

不管是誰,對於未知會有種本能的渴求。這種本能源於人們的好奇心理,會對於未知的事情表現出特別注意的情緒,總想把它給理解明白。

好奇心是我們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也是我們尋求知識的動力。簡單些可以理解為我們都會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所以孔子早在兩千年多年前就呼籲了,有教無類。偏偏現在的教育有點背道而馳,有類而無教。管你什麼學生什麼性格,都是統一的教材應試的提綱,以分數作唯一的標準把同學們分成了三六九等。比如小麗以前的初中,有“快”“中”“慢”三個等級的班集體。到了高中更甚,有什麼“天才班”“火箭班”。可憐了那些學習成績一般或者不好的同學,從小就因為分數而受到歧視。致使這些被成為“笨蛋”的學生不受重視,從被忽略到漸漸偏離受教育的軌道。在這樣有些偏激的學習環境裏,隻注重學生單一的成績,也直接導致了某些學生們長大以後的狹隘。人類社會是以個人為單位而集合化的整體。當今社會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與我們從小受到的偏激教育不注重整體全麵的發展,估計有很大的關係。

現實的教育製度我們不好妄自評價。不過,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對於知識同樣也是渴望的。隻不過被體製“拋棄”後的他們,也正好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大人們的諄諄教導越是讓你怎樣,就偏對著做。而這些人,總有一天,當他們也知道發奮的時候,得到的成果往往比那些所謂的尖子生更大。現實的不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所在。局限在小範圍的不公平,一但從裏麵跳出來,會發現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與其抱怨製度的不公,不如找到努力的方向。社會是最大的課堂,在那兒有真正的有教無類,你會長成獨特自信健康的自己。

大學裏,除了自己的主修課,還會有不少的選修課。許晴是小麗的軍師,把課程排的滿滿的。兩人共同進退,在學海裏相依而行。

小麗的英語基礎不是很好,應付初高中的考試還行,但涉及到專業領域,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各類詞種的形態和變化,句子的語境和類型,不學不知道,原來自己掌握的一塌糊塗。還有那點可憐的詞彙量,都成了小麗的軟肋。

相對小麗,許晴的情況就比較樂觀了。跟她平時的閱讀習慣也有關係吧,人家從高中起就已經讀一些簡單的英語讀物了。所謂能者多勞,她幫扶著小麗,在課後按照書本上的詞彙逐個講解。

這不,在某個悠哉的下午,兩人正打算去圖書館呢。按許晴的說法,要幫小麗找一些英漢互譯的書籍,來幫她提高。

初入圖書館,兩人都被館內的規模嚇了一跳。這次是真的來到書海了。兩人稀裏糊塗的轉了好一陣,總算把裏麵大致的情況摸了個大概。兩人來到自己專業的書櫃麵前,許晴像蜜蜂見了心儀的花朵,被牢牢吸引。她情不自禁的拿起一本書,粗略的翻看幾頁,目光所及又在尋找別的書目。手裏看幾頁的書本剛被合上,隨手拿起一本新的書又被覆在了上麵。這樣的動作重複幾次,許晴手上羅滿了厚厚的書牆,實在拿不動了,就把整羅書一股腦搬給了小麗。

相對許晴的愛不釋手,小麗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的看傻了眼。這麼多英文名字的書籍,不知道該看哪本,不該看哪本。該與不該猶豫的後果就是她在那裏傻站著,目光在打擊中也不禁黯淡了不少。

直到許晴忽然把一堆書強行羅列在她的手中,尷尬的她才回過神來。小麗看看手裏的書們,自己試著去翻看幾頁。果然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裏麵講的是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