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父親的人生課》的第四篇——巴菲特回憶父親,這個篇章總共有6節課,但這6節課卻耐人尋味,讓人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思,並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中平凡的一員,無論父母的功績多麼巨大都與我們無關,因為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沒必要因為父母的成功而讓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我們隻做自己。
平凡是福,讓我們明白人性本善,我們應該信任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一切都是安全的,另外,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這樣我們才能盡情地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美好。同時,正確對待父母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信任、什麼是寬容、什麼是工作態度,等等。另外,接受教育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曆的事情,隻有接受教育我們才能知道這個世界存在的一些現象和知識,我們擁有知識就等於擁有力量,從而能夠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弄清自己心中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聽到自己的心聲。
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嗎?這要求我們不要先入為主地想事情,這有點欠缺公平,甚至主觀,這樣就會讓自己對別人產生誤解,就像第2課中巴菲特的朋友,當他看到兒童援助協會的小朋友都很貧窮時,就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們的行為都與貧窮有關,但細心了解和分析後才發現這不過是自己的主觀想法,決定一個人內心需求的因素與富貴貧窮無關,隻與生活經曆和環境有關,因此,我們不能隨意對別人妄下定論,誤解他人的行為。
另外,人生充滿了選擇題,每個選擇都是喜憂參半的,因此,無論我們的手段多麼高明,我們都難以逃過憂的那個方麵,所以當選擇符合規範時,我們大可毫不猶豫地選擇向這個方向行走,這樣也為我們節省很多的時間,即使選擇錯誤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重新開始。就像在正確對待錯誤這一課中所說的,每一個錯誤的發生或許就是一個新的契機,隻要我們認真分析總結,那麼所謂的錯誤將會把我們引領到一個新的領域,讓我們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精彩。
誌向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沒有誌向,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成功。正確的誌向會引導我們走一條合適的道路,並讓我們不斷地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誌向的力量。正因為我們擁有誌向,我們才能看到成功的明燈,並跟著明燈的指引勇往直前,不屈不撓,最後抵達自己想要的成功。但成功的定義是什麼,這也引發我們的深思。
作為孩子,我們總會麵對父母的期望,但通常父母們的期望都比較安全,我們要獲得成功應該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還是遵從父母的期望,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在社會生活中對成功的標準總有一個主流的定義,一旦我們追逐的成功與這個定義背道而馳,我們就會懷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是對成功定義錯誤。這就需要我們突破這個主流定義,突破這個主流定義就要擁有非凡的勇氣。
所以,這個社會總是有很多的條條框框製約著我們的行為,能按照自己的意誌做自己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是很少的,但這樣的人往往就是被我們冠以“成功”稱號的人,我們怎樣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就是這個篇章要傳導給我們的信息,各位家長和孩子都認真閱讀吧,相信在巴菲特的影響下,我們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知道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