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真正的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巴菲特回憶父親:所謂的成功究竟是什麼(2 / 3)

事實上,如果條件允許,父母給我們安排的道路子當然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而且真正要實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安排對於我們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不費任何力氣就能讓自己這一生安枕無憂,衣食穩定。

不知道是否真有命中注定這回事,我的朋友在學習醫學的時候選擇考那些最難考的學校,讀那些難度最高的課程,這讓他在這條路上磕磕絆絆,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成果,最後隻能舉手投降,說自己沒有學習這方麵的能力,讓他冠冕堂皇地選擇其他出路。

這個出路對於他來說就隻能選擇學習音樂,對此他的母親很支持他,但他的父親還是那樣頑固,堅持反對,甚至嚴重影響了父子之間的感情,讓本來親近的人變成了外人,並產生了越來越遠的距離,導致這份感情好像再也沒有能夠修複的地方。

對於這個事情我的朋友經常進行反思,並很想從父親的角度出發,搞清他反對的原因,最後他說:“或許父親認為音樂不能很好地體現我的能力,甚至不能讓我享受成功的快樂,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做貢獻,但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證明,即使以音樂為終身職業誌向我也能很好地讓他人看到我的價值,從而知道我的貢獻,我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

這個事情過了30年後,我的朋友舉行了一場音樂會,一個醫生在演奏結束後找到我的朋友,並稱讚他演奏的技藝十分高超很嫻熟,演奏出來的音樂是一劑能夠治愈人們心靈的良藥。聽到這句話,我的朋友感到壓在自己身上幾十年的愧疚感頓時消失,如釋重負,並說:“他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我和父親的矛盾化解了,讓我發現自己即使不做醫生也能用自己的音樂去治愈人心。”這個結果是一個好結果,我也為他感到高興。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被矛盾充斥著自己的心,但卻因為別人說的幾句話就把這些矛盾從自己的身上趕走,讓自己重獲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期望的事情。對此,我也曾經曆過類似的事情,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

當時我發現自己對音樂很感興趣,並希望自己能把它作為誌向,於是我回到奧馬哈的家中,試圖與父親進行溝通,讓他理解並支持我的行為。當然麵對這種違背父母期望的事情,我們不能直接地向他們說出來,隻能間接地說出,並讓他們能夠明白。我像很多人一樣,隻跟父親談論自己的誌向、情感、追求、目標,有意地帶出想學習音樂的念頭,並不斷小心翼翼地留意父親的一舉一動,希望從他的身體語言中知道父親對我的態度以及感想。正確來說,無論我現在在說什麼或許對於父親來說都是為自己辯解,但如果不進行這樣的溝通,我或許會後悔一輩子。

說句老實話,父親隻會認真聆聽我們說話的中心,但從來都不會反駁些什麼,但也不會有什麼結論性的話語,這有時讓人很難猜度他的心思,究竟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就需要你仔細斟酌。

但出乎我的意料,父親第二天去上班的時候對我說:“彼得,對於你來說音樂是你的畫筆,你喜歡在畫紙上畫什麼都是你的自由,就像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紙一樣,每當我想到什麼線條能讓我的畫看起來更優美,我就會拿起我的畫筆,盡情地揮畫。”

聽到這句話我如釋重負,甚至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是如此細膩。

我很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父親,他平等地對待我們的誌向,並尊重我們的誌向,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所長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當然這種成功不用金錢來衡量,不用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單從個人的角度來衡量。

因此,成功是一種個人的行為,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也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它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是人們的個人行為產生的結果。同時,成功對人們來說具有相同的意義,是人們在追求自己誌向和目標時體會到的感想,是每個人對生活的熱愛的體現。

我和父親的共同之處是尊重每個人的誌向和選擇,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自地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獨自地演好自己的角色,進而為世界和環境製造美好的風景。

通過以上兩個故事我知道成功不但是個人行為的結果,還是周圍環境對我們影響的結果,即是說,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是非觀都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而且周圍環境也會不斷地充斥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左右為難。

例如,父母的期望也會影響我們的選擇。但這無可厚非,作為父母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那麼多冤枉路浪費時間,他們有自己既定的成功標準,並希望孩子們能夠遵循這個標準。但作為孩子,由於生活環境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他們有可能會接受父母的建議,但也有可能會視而不見。

但無論怎樣,人都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個體,他們有時很清楚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但父母的眼光卻不曾離開過自己,讓自己感到來自他們期望的壓力。沒有誰會喜歡自己的父母不高興,因此在作選擇的時候通常都隻會是懸崖勒馬,很少會果斷行動。

除了家庭環境的影響,社會這個大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選擇,人類生活是一種團體生活,因此很難擺脫別人的看法和環境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其實不算很大,就像衡量成功的標準會變化一樣,人們的思維和觀念都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

就像在羅馬時代,人們認為能夠接受勳章的人才叫成功;在修道院能夠做到物欲皆空,心無牽掛,把自己奉獻給主才叫成功;在學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取得各種學位才叫成功,因此,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成功的定義就不同。就前麵的例子看來,名譽是成功的一種,修煉又是成功的一種,教養也是成功的一種,但當環境條件轉換,這些所謂的成功又變得無關緊要,一點意義也沒有。

由此可以看出,成功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是受人文環境影響的,如果真要用一個詞語把成功進行描述,那不過是愚者所為。

就像我們要回答什麼是桌子,什麼是洗衣機,什麼是微波爐一樣,每個人都會在回答前進行思考,於是產生了不同的畫麵,說出不同的話語,100個人就有100種說法,這些差異的產生與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分不開的,成功是否也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呢?

事實上,成功的定義與其他事物的定義也是一樣的,隻要我們認為它是什麼,它就能成為什麼。這樣做也是很有好處的,我們不用被什麼標準,什麼定義禁錮了自己的思維,我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端正自己的行為。

雖然我們能自主決定成功的定義和標準,但我們很難擺脫社會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就像我們不想辜負父母的期望一樣,我們每天都會被主流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充斥自己的頭腦,影響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甚至影響自己判斷事情的標準。

跟隨大眾思想進行行動,這為我們節省不少心力和腦力。甚至因為能夠參考那些走過這種路的人的經曆,讓我們知道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但如果這樣做我們就會像機器人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隻按程序辦事,避免自己犯錯誤。這樣看來,跟隨大流進行行動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甚至好像成功是隨手可得一樣。

但這樣的成功能滿足我們的內心需要嗎?如果我們選取與此截然相反的道路,那麼我們會遭遇什麼?對此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好奇,但這條道路我可以告訴你沒有主流道路那麼好走,而且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人格力量。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力量,我希望你還是盡早放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