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0.幸福隻在一念間(1 / 1)

生活中人們的追求盡管千差萬別,然而本質都是對幸福的追求,隻不過對幸福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他們追求金錢;有的人認為有權就是幸福,他們便追求權力;有的人認為平安是福,他們就追求平安……19世紀西班牙小說家瓦爾台斯在《第四種權力》中說:“人是為了幸福被創造出來的。”幸福不歧視任何人,大多數人如果下定決心去過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幸福。

是啊,幸福本來就是緊隨生活的腳步,與生活相伴而生的,隻不過我們沒有仔細去體會罷了。如果我們的眼睛隻盯著那些不好的方麵,便會對幸福視而不見。如果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察角度,或許就是另一個樣子。

有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板,小女兒當了染坊店的主管。於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兒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擔心小女兒染出的布晾不幹。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鬱,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後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的傘店會顧客盈門;而晴天,你小女兒的布店又生意興隆,不論哪一天你都應該高興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這個道理,從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滿麵,再也不憂鬱了。

事情本來就是這麼簡單,同樣的天氣,心態一轉,憂愁就變成了幸福。其實,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感到不幸,是因為心態不正確,是因為我們排斥幸福,而不是事情本身帶有不幸。如果抱著抵觸情緒,即使幸福悄然降臨身邊,也會毫無覺察,與之失之交臂。

林肯說過:“大部分的人,在決心要變得更幸福時,就會有那種幸福的感覺。”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的根源是我們的頭腦,而不是口袋裏所藏的東西。所以說,幸福隻在一念間。

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克塞克曾經提出感受幸福的九個步驟,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換一種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裏的人物共歡樂。

第二,控製你的時間。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應用於任何工作。

第三,增強積極情緒積累。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的過程。

第四,優待身邊的人。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五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的人更感幸福。

第五,麵帶幸福感。實踐表明真正麵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第六,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做的事情中。

第七,多參加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藥。對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做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第八,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第九,有信仰的人更幸福。有無信仰與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

別跟自己過不去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是美好的,那是因為對它了解太少。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遠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其實幸福隻在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