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會過去。對於如何對付人生遇到的各種不幸,心理專家提出的忠告是,把苦惱、不幸、痛苦等認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你遇到不幸時,你得抬起頭來,嚴肅對待,並且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它不可能打敗我。”然後,你要不斷重複使自己愉快高興的話:“這一切都會過去。”
(2)把不幸當作快樂的起點。所有快樂的人都會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無論發生了什麼不幸,我們都要學會感恩和知足,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好起來。
(3)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有個檸檬,就做成檸檬水。”這是一位聰明的教育家的做法,而不理解這一點的人做法正好相反。如果她發現生命給她的隻是個檸檬,她就會沮喪,並自暴自棄地說:“我完了,我的命運真悲慘,連一點發達的機會也沒有,命中注定隻有個檸檬。”然後,她就開始詛咒這個世界,一輩子讓自己沉浸在自卑自憐的個性中,毫無作為。
但是,當聰明的人拿到一個檸檬的時候,她就會說:“從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學到什麼呢?我怎樣才能改變我的命運,把這個檸檬做成一杯檸檬水呢?”所以當生活交給我們一個檸檬的時候,我們就試著去把它做成一杯檸檬水。換個角度看世界,你也許就能夠把不幸變成幸福。
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人的情緒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情緒的力量》的作者曾記述了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曆:
前不久,我剛好和兩位女十去芝加哥的百貨商店采購聖誕節片J的物品。她們是一對雙胞胎姐妹。
姐姐將久病臥床的丈夫單獨留在了家裏,她還有個兒子正在遠東參戰。妹妹的生活則平靜如水。
做姐姐的了解享受的藝術,換句話說,她知道怎麼能夠讓情緒變得積極一些,使情感能夠平衡。她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快樂。
當我們進入百貨商場時,她會滿心歡喜地環顧那些節日裝飾品,嘴裏還不停地囔囔著:“我最喜歡在聖誕節的時候逛商店了,一想到購物,我就非常興奮。”
當我們走到一個藝術品櫃台前時,她就會開心地手舞足蹈。
“呀,這裏的商品真是琳琅滿目,我在這裏可以買到比羅馬帝國擁有的東西更好的呢。”
“哇,查爾斯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開心呢?為什麼隻有一個適合他呢?”
我們在百貨商場的餐廳裏吃了午餐。進門的時候,她就說:“我特別喜歡在這裏吃東西,這兒實惠又經濟,味道也不錯。”整頓飯她吃得津津有味,出門時還給了服務小姐小費。
而她的妹妹,除了自己固有的習慣外,卻不知該如何顯示自己了。
在我們進入商場的時候,她高傲地環顧四周,“瞧瞧那些人,我可真討厭聖誕節的時候來購物。”
當我們來到某個櫃台前,她又會說:“這裏的東西太多了,你都不知道該選哪個好,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我去年買給查理的禮物他一點兒也不喜歡,我知道他肯定也不會喜歡這個的。看看價格,貴得要死。”
在商場的餐廳吃飯時,她對什麼都不滿意,每當飯菜端到她麵前的時候,她都會向服務生抱怨。最終她終於爆發,隻是因為服務生站在她的麵前使她無法進餐。她還和經理當眾吵了起來,好像這件事永遠也不會終結一樣。她毀掉了自己的午餐,要是我們對她不了解的話,她還會毀了我和她姐姐的午餐。
第二天,快樂的姐姐依然洋溢著歡樂,精神飽滿地開始準備她的日常工作。而那位自尋煩惱的妹妹卻病了,她得了周期性偏頭痛。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了。她還憤憤不平地抱怨:“到底為什麼我會頭疼呢?哎喲,哎喲,難受死我了。”
像上文中的妹妹這樣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具有負麵情緒習慣的女人,在55歲前後,總會得情緒誘發病(因負麵情緒而引起的生理疾病)。一旦被疾病困擾了,她就隻能在這樣的病痛中度過餘生。
與她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類型的女人,像她姐姐那樣的也到處都有。你常會在大街小巷中見到這樣的一個女人,她的衣著也許很普通,相貌也一般,但臉上總帶著那麼真實誠懇的微笑,眼中閃爍著愉快的眼神。她們始終生活在正麵情緒中。
情緒影響你的性格
偶爾的情緒對人的性格不會產生影響,但是如果某一類情緒長久地、主導性地控製了我們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後,表現為一種經常性的心理傾向時,那麼,這種情緒會久而久之演變成為我們的性格。既然情緒和性格息息相關,那麼什麼是情緒呢?
牛津英語字典對情緒的定義是:“心靈、感覺或感情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越或興奮的心理狀態。”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指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或心理狀態及相關的行為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