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戚家三十二勢拳法(1 / 2)

李如鬆說著站了起來。

指揮使嚇得趕緊說道:“李公子你不是開玩笑吧,這李平畢竟也是而立之年。”

李如鬆雖然看起來遠比同齡人強壯又是出身將門,受到的武術訓練自然比一般人高很多,可對陣年長幾歲的普通士兵還好,現在可是正值壯年,並且同為將門的李平。

李如鬆沒有直接回應,轉身向門外走去,臨出門留下一句:“指揮使大人可有興趣前來觀戰?”便自己向軍營走去。

留下大廳內二人麵麵相覷。

那位指揮同知率先說到:”你看他狂的,真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還去跟李平打。“

“管他呢,你我的官帽保住了就行了,至於李成梁想怎麼整治,我們極力配合就是了。“指揮使也起身“走,人家邀請咱去咱就去看看。”

遼陽中衛校場上

李平原本是拒絕的,一個三十多歲的人贏了十幾歲的孩子又有什麼呢?

但最終還是站到了角抵場上,李如鬆一再堅持,自己一直不應戰豈不是會被認為不敢,大不了借此機會狠狠教訓一下這個公子哥,以解白天之氣,也讓這小孩知道邊軍的厲害。

角抵,軍隊經常用來訓練士兵們近身空手戰鬥能力的一種方式,讓士兵們在角抵場內,進行自由搏鬥,出場或倒地不起者判為負。

像這種空手戰鬥的能力在戰場上是沒有用的,畢竟沙場講究的是團體配合,即使兵器打壞或者不小心丟掉,那也可以盡快就近拾取。

雖說這戰場沒什麼用,但平時訓練確實不可缺少的項目,它可以活動士兵的手腳,使士兵們身體靈活,長此已久,自然而然即使是械鬥也能根據對方的活動判斷其進攻方向。

李平卯足了勁,剛開始便一個衝鋒來到李如鬆跟前,借著衝力飛起一腳直衝李如鬆的腹部,李如鬆一個翻滾躲過了這第一擊,李平借力又是一腳踹過去,此時李如鬆根本來來不急站起來,隻要這一腳下去就贏了。

李平這種屬於典型的遼東打法,每次進攻都會借助距離提高速度增強自己的打擊強度。

李如鬆對這種打法自然也是熟悉不過的,沒站起來就向後蹬了一腳,這一下,李如鬆雙臂撐地沒什麼事,李平則失算了,原本就沒站穩踹的這一腳,踉踉蹌蹌差點倒倒。

短暫的交手李平也意識到,眼前的少年絕不簡單,開始認真對待起來。

李如鬆也知道,前麵李平為了快速獲勝會采取較猛的打法,自己把握住漏洞就能躲過去,但一旦李平認真起來,以他的力氣和那麼多年的聯係,采用單純的遼東打法必輸無疑。

李如鬆之所以敢於挑戰李平,主要是因為他的老師徐渭給他的一本戚繼光將軍的手稿,上麵記載的一套拳術。

遼東拳術以猛著稱,披劈掃衝,而那套拳術,則十分柔,知當斜閃,原本對這套拳術李如鬆也是十分鄙視的,拳拳到肉,才是真男人的方式,躲躲閃閃算什麼本事。直到李如鬆被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師打倒,才開始認真研究這套拳法。

李平認真起來,每次攻擊也是毫無破綻,招招相接絲毫不給李如鬆躲避的空間,李如鬆反而向前一步,貼身短打,這樣不給李平發力的距離,這樣也能擋住他的進攻。

所謂拳打不知,從小在遼東長大的李平,此時就如同李如鬆第一次與老師對陣的感覺,每次出拳都被打斷,感覺渾身的力氣在發泄的時候像被什麼堵住泄不出去,莫名其妙的焦躁起來。

人的心智一亂,出拳就亂了,李如鬆也開始反擊了,不斷用短打,擒拿術向著李平的漏洞攻去,這種攻擊雖然殺傷力不大,勝在出拳速度快,攻擊頻率高,再結合一些身法,進退得宜,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而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旋,無有不勝。

然而,李平也不愧為騎兵營千戶,很快便發現了這其中的套路,開始刻意拉開與李如鬆的距離,追求自己最佳的打擊點。而李如鬆自然也不會給他機會,逐步跟進。

於是乎角抵場上出現了,李平一邊進攻一邊後退,而李如鬆以進為守,也非常的吃力,也挨了李平幾次重擊。但旁觀的人可不知其中的路數,還以為李平在被一個少年追著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