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騎兵在巡邏,時值北方的寒冬臘月,北疆大地已經積了一層厚厚的雪,天氣寒冷巡邏線又長,馬兒呼哧呼哧呼出白氣,馬蹄下翻起片片積雪。一路顛簸,連綿的白色,什麼都沒有,人也早已乏累。
這隸屬於遼陽中衛的巡邏線,早些年間遼陽中衛可不太平,西接韃靼,時常騷擾邊境,北接女真族,雖然暫時歸降大明但非我族類其心必反,東邊又有個朝鮮李氏附屬國,時常向這大明求助。
這些年可好多了,依托長城,韃靼老實多了。女真原本就是趁亂撈點好處,現在也就沒什麼動靜了,至於朝鮮完全都是些村民械鬥什麼的,不成氣候。
這幾年都是這雪一飄,衛所的兄弟們就關上門喝酒吃肉,奈何今天新的指揮同知剛到任,便拉上騎兵營出來巡邏。
為首的人做了停的手勢,緊接著一隊便停了下來,李平催馬向前到為首者旁邊行了一禮,問道:“指揮同知大人,可是要返回?”李平心想這位公子哥應該是累了。
李平原本乃是這遼陽中衛騎兵營千戶,脾氣大得很,今早李平正和兄弟們在軍營了喝酒呢,這個看起來才十三四歲的孩子走進來說自己是新上任的指揮同知,引得兄弟們哈哈大笑,直到這小孩亮出腰牌。李平也不傻,這少年年紀輕輕就被調到邊境擔任指揮同知,想必是哪位高官權貴的子嗣,趁邊境太平來混資曆罷了。
那就得哄著,李平親自帶上一百二十騎隨這少年巡邊境線。
”先讓兄弟們休息會“少年看看李平說到”往常這巡邏線都不走完就回去?“
“這······“李平一時語塞。
“指揮同知大人,這天實在是太冷,弟兄們出來的急,沒來得及穿禦寒的厚衣服都快扛不住了”後麵一個百戶上前來稟報,其實也是在幫李平解圍同時暗指少年的錯誤。
奈何少年絲毫不搭理這位百戶,厲聲問李平:“這邊境線你多久沒來過了?”
張揚跋扈的李平竟被眼前的少年嗬斥,李平此時完全失去了氣勢,不敢說話。
少年催馬來到隊伍中央大聲喊道:“我等身為軍戶,自當竭盡全力為國為民,放眼往西就是韃靼的土地,然而這原本是我大明的土地,這就是你們口中的太平?大明的百姓任人宰割,爾等可有顏麵言寒冷?韃靼族人虎視中原,遼陽中衛作為第一前線士兵竟不諳軍事,該死。”
其實少年來這遼陽中衛也是遼東總兵和幾位大人共同商議的結果,邊境數十年的短暫和平是有點太安靜了,軍隊、衛所也腐敗嚴重,需要作出一些調整了,而這遼陽中衛的李平,雖說犯了錯誤,但他也是為了兄弟,更重要的是他帶騎兵確實有本事,騎兵又是和韃靼作戰的核心戰力。遼東決定選一名深諳軍事、個人實力也很強更重要的是要家族地位要比李平的高來壓住他。
選來選去選到了李成梁的長子,本以為還是年紀有點小,結果李成梁說讓他去鍛煉鍛煉也好。
一頓訓斥李平也是被震懾住了,李平當年也是上過戰場的,父親也是抗擊韃靼的名將,更何況現在親率遼陽中衛那麼些年,自身具備的氣場竟在這個少年麵前蕩然無存,隻得跟著少年完成了巡邏。
這少年便是李成梁長子——李如鬆。雖然年紀不大但從小習武,教他的都是邊境最好的教練,李成梁對他又是極其嚴厲,每天早早就要起來跟著邊軍一起訓練,晚上邊軍都休息了,還要讀書,學習各種兵書。
等巡邏回來,已經是黃昏,急急的出發士兵們不但穿的不暖,本以為很快就回來,連中午的幹糧的沒帶,剛回來的士兵是又冷又餓,把馬交給馬夫就跑去營房領飯取暖了,李平則招呼士兵們讓剛回來的兄弟先領飯。
李平也是憋了一肚子氣,就一個小孩牛氣什麼呀,不就是仗著自己長輩混了個官,還跑前線來作威作福,還來訓斥自己,自己的官職可是長輩們用命換來的,自己也是上過戰場殺過敵的人,怎麼能輪到你個來混軍功的說我,越想越氣。李平自己待在火爐旁,士兵們也看出他在生悶氣沒人敢靠過去。
當然,現在李平還不知道這少年的身份。
而李如鬆回到衛所時,遼陽中衛指揮使和另一位指揮同知早已經在門口等候了。
宴席上,指揮使和那位指揮同知不停地說著一些客套的官話,李如鬆年紀還小這些還不懂,隻是也出去巡邊線一天了早就餓的不行了,便毫不客氣的把食物塞進嘴裏,一邊嗯嗯啊啊的胡亂回應。
指揮使自然知道這個少年的身份乃遼東總指揮僉事李成梁之子,他隻是不知道為何給自己空降一個官二代指揮同知過來,要是真的隻是過來混經曆那還好了,就怕是想要拿自己開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