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衝動於事無補(1 / 2)

熱忱是促使人采取行動的重要推動力,而理智則是指導人行動的平衡器。

釋迦牟尼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青年駕舟到海外,曆盡千辛萬苦尋找到寶物沉香,將此珍稀之木拿到市場出售,可是無人問津。這時,他看到市場上木炭好賣,就把沉香燒成木炭賣了。他父親知道後,傷心得直流淚。沉香會散發出無比的香氣,取下小小一塊磨成粉,價值也會遠遠超過幾車木炭……從營銷的角度看,那青年可以說是既迂腐,又急躁,急功近利,目光短淺。

現實生活中如此迂腐的人不多,但容易急躁、衝動的人卻並不少見。

有一家公司生產了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公司的企劃人員為之策劃了一係列的群眾科普活動,以配合銷售工作,同時還製訂了對包括中間商在內的銷售人員短期培訓計劃,為的是屆時充分地作好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穩紮穩打地占領市場。然而,公司經理卻沒有采納企劃人員的方案,他執意要按照已有的銷售網絡去鋪貨,意欲“快速啟動市場”。結果貨倒是鋪下去了,但因銷售人員及中間商本身對產品的功能及使用、維修方法不甚明了,致使市場久啟而不開,反而耽誤了很長的時間。而另一公司的類似產品已經上市,市場被人擠占了。其實,那家公司的人正是看到了他們“鋪”下去的產品,才模仿製出了改進型的產品。這等於是自己拱手把市場讓給了人家。

有位政治人物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過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當記者問他在政壇上步步高升靠的是什麼時,他不緊不慢地回答說:“耐煩!”

他為什麼不提自身的條件,卻特別提到“耐煩”兩個字,其中自有道理。“耐煩”二字就算不是“為官之道”,至少也是做事之道、成功之道。

控製衝動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也是各種情感自製力的根源,因為所有情緒本質上都導向某種衝動。據科學家研究,能夠控製衝動,抑製未成形的行動,很可能是腦部發揮抑製作用,使邊緣係統無法傳遞信息給負責行動的皮質。如果缺乏這種控製衝動的自製能力,則極容易產生膚淺急躁、草率行事的情緒,而這隻能讓事情背離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其結果自然不過是重演“拔苗助長”的故事罷了。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提倡大膽開拓,勇於創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盲目衝動,草率行事,可以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我們所要成就的事業,大都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不是單純憑一股熱情、一股衝勁就能有所成就的,需要有敏銳的眼光,需要有正確的思路,需要有穩妥的計劃,任何一個環節失誤,都有可能前功盡棄。因此,作為渴望成功的青少年朋友來說,一定要克服容易衝動、容易急躁的行為習慣,培養謹慎與穩健的處事風格。謹慎與穩健,是許多傑出人士的成功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