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害怕失敗(1 / 2)

人一旦心生恐懼就會限製自己的行動,其實,失敗隻不過是讓我們有個更聰明的開始而已。

愛迪生作為發明家已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從事發明和創造的過程中,曾經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

愛迪生在試製電瓶時,曾做過5萬次試驗,一直未取得成功。對此,愛迪生沒有氣餒,仍堅持繼續試驗。見到這位發明家屢遭失敗與挫折,有人問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何苦還要往這死胡同裏走呢?”愛迪生聽了樂嗬嗬地回答:“失敗?我沒有失敗,我收獲可大了,因為現在我已經知道,有5萬種試驗電瓶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經曆了9999次失敗。有人問他:“你是否還打算嚐試第1萬次失敗?”猜猜愛迪生怎樣回答這個問題?他說:“那9999次並非失敗,它們隻是在告訴我如果再用以往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愛迪生憑著鍥而不舍的毅力,終於在10100次試驗實施之前發明了今天我們須臾不可缺少的電燈。

不但不害怕失敗,反而把失敗看做是一種“收獲”,這就是愛迪生之所以成為世界著名發明家的秘訣。許多人也想成就一番事業,也做過一些嚐試,但卻沒有成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這種不怕失敗、勇敢向前的精神。正如愛迪生說的:“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曉得自己已經可以接觸到成功就放棄嚐試的人。”這也就是古人說的:“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沒有哪件大事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哪個成功者是一步登天的。沒有戰勝失敗的勇氣,沒有克服挫折的毅力,肯定是一事無成的。

英國作家約翰·克裏奇生前寫過564本書,約4000多萬字。他的著作壘起來達2米之高,比克裏奇自己的身高還多0.3米。然而,這位成功者創作生涯並不順利,開始寄出去的稿件都被退了回來。但他不怕失敗,在退稿多達743次時,仍不死心,也不浮躁。這種“不言敗”的執著精神,終於讓他在第744次投稿時成功了。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把小說稿送到老師福樓拜那兒,一次一次幾乎都被當成廢紙要他燒掉。麵對失敗,莫泊桑毫不氣餒,一如既往。當莫泊桑寫出成功之作《羊脂球》時,他的習作已經堆得同書桌一樣高了。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也因經商失敗而導致破產達五次之多。而他卻說:“人一旦心生恐懼就會限製自己的行動,其實,失敗隻不過是讓我們有個更聰明的開始而已。”

平常我們所說的失敗,實際上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可以使我們學到在順境時很難學到的東西,並使我們吃一塹,長一智,矯正我們的缺失,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激發我們的種種潛能,使我們向著與以往不同的更美好的方向前進。古今中外的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曆表明,失敗本身並不會使人失敗,隻有在失敗麵前一蹶不振,才算是真正的失敗。我們應把失敗當做指導我們生活的老師,從挫折中不斷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