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特別喜歡跑到外麵去尋找寶藏,而不知道自己的院子裏也埋藏了許多寶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奧斯卡發明了一種勘探石油的新式儀器,並用它來為一個公司在西部沙漠地區勘探石油。幾個月後,他所在的公司破產了。奧斯卡被迫踏上歸途,來到美國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馬州的首府俄克拉荷馬市的火車站。
他失業了,一股消極的心態把他緊緊地籠罩著。
由於他必須在火車站等待幾小時,為了排解心頭的煩悶,他本能地在火車站上架起他的新式探礦器用以消磨時間。儀器上的指針清楚地表明該火車站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但被失望折磨著的奧斯卡不相信這一切,他一怒之下踢毀了那些儀器。“這裏不可能有那麼多石油!不可能!決不可能!”他十分厭惡地喊著。
然而,不久,人們就發現俄克拉荷馬城地下埋有石油,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座城市就浮在石油之上。可是,這個發現者卻不是奧斯卡。
奧斯卡痛失良機的故事從反麵告訴人們:很多人忽視身邊的機遇,總以為機遇遠在他方。因此,常常會舍近求遠,到別處去尋找自己身邊有的東西,而機遇往往就在他的身邊,隻不過他沒有發現或者沒有重視罷了。
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個住在柏林的猶太人,時常夢見在一個碾米廠的地下,埋藏了許多等待他去挖掘的寶物。終於有一天他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決定次日一早便去挖掘寶物。
第二天早晨天未破曉時,他就已經起床準備好了,到了碾米廠之後,他便仔仔細細、小心翼翼地挖了起來,可是幾乎挖遍了碾米廠,卻仍然沒有挖掘到任何值錢的東西。碾米廠的廠主聞聲而至,問他為什麼在此地挖掘,當廠主聽完他說明緣由後,突然高聲大叫:“太奇妙了,我也經常夢見一位住在柏林的人,而他的院子裏也埋著許多寶貝。”
廠主不但這麼說,甚至還指出夢中那個人的名字,說來也真湊巧,這正是那個猶太人自己的名字啊。
於是猶太人立刻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的家裏,趕忙挖掘院子,沒想到他真的挖出許多寶物來了。
你知道了吧!有時,人們特別喜歡跑到外麵去尋找寶藏,而不知道自己的院子裏也埋藏了許多寶物,隻是我們沒有去挖掘而已!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藝術家一直想找一塊檀香木來雕刻聖母像。就在他近乎絕望、以為自己的構想即將落空時,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被吩咐用一塊燒火用的橡木雕刻聖母像。醒來後他立即照辦,用一段普通的木柴創作出一個雕刻史上的傑作。原來,許多人一心想找到檀香木用來雕刻,因此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實際上,我們用燒火用的普通木材就可以創作出傑作來。
這兩個故事對我們的啟示,就是請勿忘記自己身邊的寶物,即別忽略身邊的機會。
美國人華勒斯大學沒讀完,就輟學回到鄉下,為他父親所開辦的農業書籍出版社幫忙。此時正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應征入伍,隨部隊來到法國而受傷。住院期間,華勒斯閑得發慌,就將他帶入軍中的雜誌拿出來重新翻閱,他發現這些雜誌中有些特別有趣的文章。他想,如果把這些文章摘錄下來,彙集成冊,刊登第一流的好文章摘要,一定很暢銷。
於是,華勒斯將這些雜誌中有趣而又實用的部分摘錄下來,重新組合,使之形成簡潔、生動、有趣的文摘。華勒斯傷愈退役返回家鄉後,他一麵幫助父親做出版工作,一麵到圖書館尋找雜誌,不論是十年前的舊稿還是新發行的雜誌,隻要有趣、有價值而且不容易看膩的部分,他就摘錄下來。1920年1月,華勒斯將他收錄的31篇文章編入了《讀者文摘》第一期,這期隻印了2000份,目的是看看讀者的反映。發出征訂之後,《讀者文摘》立即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訂郵大增。
現在行銷世界的美國《讀者文摘》就是這樣創辦起來的。這說明你隻要細心觀察,肯花時間去思考,調查研究,不難發現,你身邊也潛伏著許多機會。
當然,我們說要培養敏銳的洞察力,不忽略身邊的機會,並不是讓人們把目光完全局限於“小事”上,而是要人們“小中見大”、“見微知著”。隻有這樣,才能有所創造,有所成就,開辟一條切實可行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