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有人問上帝:“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上帝回答:“強者。”
此人又問上帝:“什麼樣的人是強者。”
上帝沒有回答。
上帝沒有回答,但曆史卻用事實作了回答:所謂強者就是一個有堅強意誌、頑強毅力、遇挫不撓、遇折不斷的人。
不管你是上帝的寵兒,還是人世間的幸運兒,你的一生都不可能八麵玲瓏,左右逢源。當有一天不幸叩響了你人生的大門,譬如,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親人,突然病魔纏身,突然生意破敗,你怎麼辦?怨天尤人,號啕大哭甚或拋棄生命,那你就是一個弱者。你應該“臨危而不懼,遇變而不驚”,應該沉著冷靜,不灰心、不氣餒,以超然之毅力、不拔之意誌麵對困難,接受困難,並戰勝困難!
毅力也稱意誌或堅持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西方有一句諺語:“有毅力的人,能從磐石裏擠出水來。”安格爾認為:“所有堅忍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這些都說明了毅力的重要性。
英國《泰晤士報》的總編西蒙·福格經常應邀去為英國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作如何就業的演講,因為他在求職方麵創造過神話。
那是西蒙·福格剛從伯明翰大學畢業的第二天,他為了尋找工作來到倫敦,決定先到《泰晤士報》碰碰運氣。經過充分的準備,他來到了報社總經理辦公室。西蒙·福格問總經理:“你們需要編輯嗎?”“不需要。”“記者呢?”“不需要!”“那麼排字工、校對員呢?”“不,都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都沒有。”(談話進行到這裏,幾乎所有的求職者都會失望地走開。因為總經理的態度表明,報社目前“不可能”錄用任何人。而我們的主人公西蒙·福格卻不這樣想,他還要繼續努力!這正是他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跡的原因)“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了。”他從包裏掏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
可見,他事先已預感到了自己將被拒絕。“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這正是創造“奇跡”的前提條件。當然,“精致的牌子”是福格的過人之處,也是他的創造,我們從中是否也能悟出某些東西呢?
結果,西蒙·福格被總經理留了下來,做報社的宣傳工作。二十五年後,他已升至總編的位置。
福格在“什麼空缺都沒有”的情況下,居然找到了工作,並經過多年的努力,成了總編,這正說明了“成功的大門永遠敞開著”。我們在那些表麵上“不可能”的困難麵前卻步不前,是否就是因為缺少了福格的這種堅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呢?
狄更斯認為:“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富蘭克林認為:“唯堅忍者始能遂其誌。”馬克·吐溫則認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隻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從這些偉人、名人的格言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毅力對於事業的成功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1973年,由於中東爆發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香港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塑膠業。當時,股票暴跌,百物騰貴,失業人數大增,小市民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一位蓬頭垢麵、愁眉苦臉、油汙滿手的50歲男子,拖著疲乏的腳步,踏進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館。他明顯地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這位相士能指點迷津,趨吉避凶。誰知道,相士如此地鐵口狠批:“你的命運,與富貴無緣。我看你還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個打工仔——你是不適宜自我創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