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空氣的重量
8歲那年,他的母親就死了。他的繼母是一個狠毒的女人,每天她都會嗬斥著讓他下地幹活,稍有不如意,便非打即罵。她還不許他讀書,隻要看見他的手裏拿著書本,她便立即奪過去撕得粉碎。在家裏實在待不下去了,他隻好跟著父親出海打魚。
沒有書讀,也沒有小朋友跟他一起玩,每天滿眼都是驚濤駭浪,一不小心便會葬身海底。麵對大海,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卑微了。如果自己就這樣沉到海裏,很快他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甚至感覺到人生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每天除了打魚時的機械動作外,他幾乎不說一句話,一整天都是悶悶不樂。
有一次,海風突起,海浪將船隻拋起又放下,眼看船就要翻了。他對父親說,不如我們將船艙裏的魚蝦卸一些到海裏去吧,這樣或許能保住船隻不被海浪打翻。父親搖了搖頭說,不行,如果那樣的話,船隻就更加容易被海浪打翻的。
他不解。父親說,船隻在海裏航行,隻有加重自己的重量才能保持其平穩前進,而不被海浪吞沒,人生在世,也得不斷加重自己的重量,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原來,他內心的變化早就被父親看在眼裏。父親正好借這個機會給他上了一課。
他猛然驚醒,並從心底裏再次燃起了對人生的希望。從此他一改往日的消極而變得積極起來。忙時他跟父親打魚,閑時,他便捧起書本認真地研讀。他要用知識來加重自己的重量,不能輕易便被困難擊敗。而再次麵對繼母的時候,他也不那麼害怕了。繼母麵對他坦然的神態,竟然不知所措起來。
因為在當時,平民沒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於是,長大後,他靠自學和給別人打工賺來的收入組建了一個實驗室。借助於實驗,他推翻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的“燃素”學說。他準備了專用的玻璃容器,分別放入鉛屑、銅屑和鐵屑,將容器口封死,而後加熱;最後鉛屑溶化了,紅色的銅屑變成了暗褐色粉末,鐵屑變黑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容器的重量都沒有變化!而金屬灰卻比原來重了。據此,他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金屬沒有與燃素化合!因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沒有變化,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然而容器內部有一定數量的空氣,肯定是金屬與空氣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氣與金屬化合,金屬就應該增重多少!
“世間萬物都是有重量的,就連人們肉眼看不見的空氣也有重量,你們誰也別小看任何東西!”他像是在說他的實驗,但更像是在說他自己。他就是被世人譽為“俄國科學始祖”的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年11月19日,他生於阿爾漢格爾斯卡亞省傑尼索夫卡村,1765年4月15日卒於聖彼得堡。
在人生的短短幾十年中,他不但創建了俄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還創辦了莫斯科大學。由於他在俄國科學史上的諸多貢獻,特別是質量守恒定律和對俄羅斯語法的係統編輯,被譽為“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他終於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重量!
“就連空氣也有自己的重量,難道你還沒有空氣重嗎?所以,你永遠也不能看不起你自己!”這句話成了後來很多年輕人的座右銘。
我,隻有一個
貝多芬年輕的時候,十分向往音樂聖地維也納。是啊,哪一個對音樂充滿夢想的人會不向往維也納呢?在維也納,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出色音樂家,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擁來的音樂藝術崇拜者。可以說,維也納就是一個音樂天才們的舞台,是世界音樂藝術的新星冉冉升起的地方,不到維也納,就很難在音樂藝術的天地裏脫穎而出,就很難在群星燦爛的音樂星河裏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對維也納向往不已的貝多芬終於隻身來到了維也納。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貝多芬在這裏舉目無親,他不認識任何一個人,也沒有人認識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貝多芬就囊空如洗了,他寄宿的小旅館老板是個錙銖必較的老頭,他告訴一文不名的貝多芬說:“你的寄宿費已經所剩無幾了。如果再不交費,再過幾天,我隻好把你攆到大街上去了。”走投無路的貝多芬沒辦法,隻好向老板懇求說:“尊敬的房東先生,我在維也納一個人都不認識,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可以幫您幹點活,但不取分文的傭金,隻要您能讓我在這裏生活下去。”房東一聽,冷笑著說:“對不起,我這裏不是教堂,也不是慈善救助的專門地方。我隻認識錢,有錢,您在這裏住一百年都沒問題;如果沒錢,那就請你離開!”站在一旁的旅館老板娘也譏諷地說:“你不是自認為自己是個音樂天才嗎?如果你確實有一手的話,你可以去求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他可是個慧眼識珠的富佬,你隻要能贏得他的賞識,別說是用餐、住宿,你一切都會有的;如果你不能被他賞識,你就乖乖滾回你的老家呆著去,維也納也不是誰想留下就可以隨便留下的!”
走投無路的貝多芬無奈,隻好硬著頭皮去拜見那個據說對音樂天才愛才如命的李希諾夫斯基親王。十分幸運的是,聽罷貝多芬彈奏的幾支鋼琴曲,又和貝多芬談了些音樂藝術見解後,親王夫婦十分賞識貝多芬,他們熱情地邀請這個具有非凡音樂天賦的年輕人搬到他們的家來住,親王還信誓旦旦地許諾說:“年輕人,隻要你照我說的去做,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聖地的新星的,你將擁有你夢想的一切!”
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一家的確對貝多芬十分熱情,他們免費為貝多芬提供食宿,為了使貝多芬在交際中顯得體麵一些,他們花了大把的錢為貝多芬購置了許多價值不菲的衣服,並且利用他家在上流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和身份,熱忱地介紹貝多芬結識那些社會名流和在維也納呼風喚雨的著名音樂家們,不辭勞苦地向社會和音樂界推薦貝多芬,貝多芬在親王一家的嗬護和幫助下衣食無憂,的確生活得十分愜意。但令貝多芬稍稍感到不快的是,李希諾夫斯基親王是個自以為是和驕傲蠻橫的人,他對音樂略知皮毛,但卻自認為是個行家高手,常常對貝多芬指手畫腳,逼迫貝多芬一切都要按他吩咐的來,否則就大發雷霆。在李希諾夫斯基親王家生活了一段時間,貝多芬越來越感到痛苦不已。因為,如果不按照親王說的去做,自己將失去在維也納的一切庇護和生活來源;但如果就這樣逆來順受,自己將會成為一個音樂的庸才。
思忖了好久,貝多芬在一個下午忍不住對正在對自己指手畫腳的親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親王一聽,頓時勃然大怒。指著貝多芬怒吼說:“沒有我的庇護,你仍將一文不名,不過是個流浪街頭的窮小子而已!沒有我的幫助,你別說想成為一個音樂界新星,連成為一個普通藝術家也不可能!你是想在我的親王頭銜護佑下成為音樂家,還是想重新流浪街頭去,你自己選擇吧!”
麵對不可一世的親王,貝多芬也毫不示弱,他怒不可遏地回答親王說:“您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親王,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親王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永遠隻有一個!”說罷轉身離開了親王的宅邸。
後來,經過自己的勤奮進取,貝多芬終於在維也納穩穩站住了腳跟,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音樂大師。如果他當時不選擇離開親王,不是去為“貝多芬隻有一個”而奮鬥,也許,他隻能是個平平庸庸的小藝人而已。貝多芬隻有一個,你也隻有一個,隻有把自己看得重要,看得獨一無二,你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精彩得與眾不同,才能讓自己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記住,你自己隻有一個,要想使你的一生不平庸,你就要去努力奮鬥。
誰都可以唱出自己的歌
他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是母親和外婆將他養大的。童年時代的他經常看到父親喝醉了便暴打母親,父母沒完沒了的爭吵,讓他恨透了這個家。以至於父母的離異,使他感覺到那不是痛苦,而是一種解脫。所有的苦難也使原本就不愛說話的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他害羞、膽怯、自卑、不善言辭,也不願與人交往。他沒有兄弟姐妹,外婆家那隻大黃狗是他童年的唯一玩伴。除此以外,他最喜歡做的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一閑下來,他便會傻傻地待在一個地方自言自語,由於他的口齒不清,誰也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他還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這是一種家族性遺傳病,病情發作時不但疼痛難忍,而且還不能翻身,有時甚至整夜難眠。醫生說這種病是沒法根治的,隻能靠藥物控製。他的學曆不高,讀書時便在餐館打工端盤子,還在街頭賣過唱。誰也想不到,就是一個這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日後居然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他就是周傑倫!
據說R&B這種東西,是美國一些流浪孩子唱的歌,周傑倫覺得他跟那些流浪孩子的性格實在太像了,於是便唱起了這種歌。他總是頭戴鴨舌帽,穿著牛仔褲,腳蹬籃球鞋,一副流浪孩子的打扮。並且,你永遠也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就像口裏含了塊石頭似的,吐字不清。他說,沒有音樂,我就沒法活!他稱自己的自言自語為音樂,盡管很多人不承認他那是在唱歌。並且罵他的歌難聽,說聽不懂他的歌,可是他卻不管別人怎麼說,依然自言自語地唱著自己的歌。
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慢慢地,居然有人開始喜歡聽他的歌了。後來,又有更多人喜歡他的歌了,現在他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感動了許多人,特別是他的同齡人。2006年“星光大典”,他被評為港台最受歡迎男歌手、網民公認傑出藝人。2007年“星光大典”,他又被評為港台年度最受歡迎電影男演員。
他說,他用音樂救活了自己,因為很多人都曾預言,像他這樣一無是處的孩子,長大了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他說,誰都可以唱出自己的歌,我可以,你也可以!如今,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就這樣輕鬆地顛覆了整個樂壇。於是有人說,世界上的音樂分三種,國內的,國外的,周傑倫的。給夢想一個開花的機會
1977年他出生在四川大涼山的一個彝族家庭。從小他就愛聽歌、唱歌,並夢想著長大了當一名歌星。可是,他的父親卻不準他接觸音樂。在部隊當幹部的父親認為唱歌是“不務正業”,他更希望兒子好好讀書,將來能在軍事或者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隻要他做任何和音樂有關的事情,都會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
但父親的專製並沒有掐滅他對音樂的渴望。為了不讓父親發現,他總是趁父親外出時,打開收音機聽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歌曲,在父親回到家之前馬上關掉。從小學到中學,他就在這樣的躲躲藏藏中,悄悄追逐著自己的音樂夢想。
1995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專業。離開家來到北京,他終於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可以隨心所欲地聽歌、唱歌了。也是在這時,他的歌唱技巧逐漸地成熟起來。大學畢業後,他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樂隊,開始在北京打拚,夢想著有朝一日唱遍全國。然而,事情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麼順利,由於經常找不到演出,他的樂隊始終是入不敷出,最後不得不無奈地解散。
為了能夠留在北京繼續追夢,他隻好先找了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隻有800塊,除了必要的交通費,就隻剩下買雞蛋和油的錢了。好在他住在朋友借給的房子裏,不用付房租。有一次他生病,頭暈得厲害,卻不敢花錢看醫生,就燒了一大桶開水,把腳放進去燙,把燈關掉,一個人坐在那裏默默地流眼淚。
這樣的日子,過了差不多一年,他終於意識到:當一個人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時,還奢談什麼夢想?他決定麵對現實,暫時將對音樂的追求放在一邊。於是,他慢慢開始做很多份兼職,雜誌社的中英文翻譯、平麵設計、美術總監,等等,收入狀況也開始慢慢地改善。幾年以後,他又憑借出色的個人能力,順利進入上海一家500強企業做管理人員,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金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