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講故事(2 / 2)

‘到了唉,到長安了。’

‘是啊,終於到達這個世界的第一個城市了。’陳禕臉上露出感慨萬分的表情掀開馬車壁上的布簾子,看著前方高達幾十米的城牆和十幾米高幾厘米厚的銅製大門,門的上空懸掛著‘玄武門’三個流金大字。陳禕不禁感歎道,這要在地球上的賣多少錢啊!太敗家了。看著在城門口排著隊的人們按著順序交割進門錢。一輛輛馬車紛紛上前遞交自己的交割錢,自己坐的馬車因為衛兵們已經提前上交過了,馬車沒有停留直接順著大道衝到城內。

長安城是在隋大興城基礎上改建擴建而成。唐代京都長安城,由郭城、皇城、宮城所組成。城垣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外郭城為長方形,東西(由春明門到金光門)長9721米(包括東西兩牆厚度在內,下同),南北(由明德門到宮城北麵玄武門偏東處)長8651米,總麵積約84平方公裏(比現存明代西安城大7倍多)。唐時長安城人口100餘萬,是這時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長安城有三大宮殿群。一是將隋大興宮改為太極宮(又稱西內),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在這時執政30多年。主要宮殿有太極殿、兩儀殿,是行政主要場所,另外有甘露殿、武德殿等大量建築。太極宮正門叫承天門,北門叫玄武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這裏。

二是大明宮(又稱東內),是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在宮城禁苑龍首原興建,原名永安宮,第二年改為大明宮。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擴建,由太極宮遷此居住,處理朝政。此後的皇帝大多都居住在大明宮。大明宮西牆長2256米,東牆長2614米。內共有宮殿30多所,規模龐大,主要有含元、宣政、紫宸三個大殿,同在一條中軸線上。含元殿是長安城最雄偉的建築,實測基台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超過地球上還存在的故宮三大殿的規模。高宗李治在麟德年間又興建了麟德殿,它是大明宮中最大的宮殿,是舉行宴會的地方。根據實測,夯土台基南北長130米,東西寬77米,分上下兩層,共高5.7米,台基上建有前、中、後三殿。根據《冊府元龜》記載: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曾“宴劍南、陳、鄭神策軍將士三千五百人於三殿”,可見該殿麵積之大。三是興慶宮(又稱南內),位於長安城興慶坊內,是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的舊居,本為離宮,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改為興慶宮,幾經擴建,成為皇帝起居聽政的正式宮殿。興慶宮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80米,北部是宮殿區,南部是園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