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朝(1 / 2)

長安城是此時全國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和最大的國際性城市。李世民開設弘文學館,天下文儒,雲會京師。弘文殿藏書多到20餘萬卷,是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唐太宗還設國子監,設有7個學館(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築有房舍1200間,收中外生員8000餘人,外國貴族子弟來此留學者不絕。此外,長安還是全國佛教的中心,東西方的交通樞紐。自西漢以來,西有以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東邊海路通日本,南邊海路可由廣州到達天竺(印度)。由於唐代政治上的統一和長安城的昌盛繁榮,外國和西域少數民族大量僑居或遷居長安,包括官員、貴族、僧侶、學者、商賈、藝人、醫生、工匠等。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如胡樂、胡舞和波斯馬球的盛行就是例證。唐代長安城在規劃和建設的經驗對其後華夏國都及國外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如宋代開封城和元、明、清,京城就沿襲了長安城的特點。島國的京都城和奈良城的建設也吸收了長安城的經驗。

陳禕看著眼前古香古色的房子和繁華的城市,這讓他不由想起了杜甫一首描寫長安的詩詞‘長安回望秀城堆’。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榼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此時長安城皇城,太極殿中。大臣們依然躬身上朝偷偷的看著皇位上李世民的臉色。

皇上身邊的太監還是一成不變的呆瓜臉,和時不時抖動的雙腿。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李世民看著下麵的臣子,臉上不變,重複以往經常說的一句話。

“臣有本上奏”一個身穿官袍的四十多歲的粗獷男子跨出一步,躬身說道。

“準”。

皇上李世民看著這位管理長安城治安的官員,不知他要說的是什麼事。。

“最近時段,長安城內和尚數量聚增,大量和尚流竄在城中各處,擾起一片混亂,更有甚者,直接當街強搶農家婦女和搶劫各處商鋪。”說完之後,男子偷偷的看著李世民的臉色,以便轉風變舵。

李世民聽完此言,臉色巨變,略帶發怒的說:“再有鬧事者和尋事著,不用稟報,直接誅其九族。”

下麵的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一個紫袍大臣出列道:“皇上英明,皇恩浩蕩,盛世難逢,此事一過必將萬國朝拜。”此人一說話,滿堂皆靜,紛紛出列讚揚李世民。

李世民微皺了一下眉毛,他又道:“早朝時間已經結束了,諸位大臣如若再無其他事情,便退朝罷。”

“諾。”群臣們應道。

‘這群大臣們,拍馬屁倒是拍的挺順溜的,就是他喵的不幹實事。對了,飛仙公主去哪了,怎麼早上我都沒有看見她啊!”剛下朝的李世民對著一直跟在他旁邊的老太監小易子問到。小易子這個人在李世民還沒繼位的時候就跟著他了,在他發動玄武門事變的時候,這個小易子因為受到了驚嚇,結果,留下了後遺症。腿腳老是不知覺的打著顫。因為他在當時是李世民那時在宮裏的內應,所以才為了照顧情麵一直都沒有讓他回家養老,當然也是為了讓那些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手下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