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的繪畫在當時享有極高的聲譽。謝安曾驚歎他的藝術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他封櫥自己的作品存在擔玄處,競被桓玄全部竊去,以致引起他的驚喜:“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他曾為南京瓦棺寺繪壁畫分得巨款的故事,可見他的繪畫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時他認捐了百萬錢,就在廟裏用個月的時間閉戶畫了幅維摩詰,畫完之後,要點眸於,乃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舍十萬,第二天來看的人施舍五萬,第三天的隨意。據說開門的一刻,那維摩詰像竟籌得百萬錢。
顧愷之的作品,據唐宋的記載,除了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畫有些佛教的圖像,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部分題材。另外還有飛禽走獸,這種題材和漢代的繪畫有聯係。他也畫了一些神仙的圖像,因為那也是當時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畫了不少名士們的肖像。這就改變了漢代以宣揚禮教為主的風氣,而反映了觀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藝術表現的新的目的,即:離開禮教和政治而重視人物的風采和才華。這種繪畫藝術視野的擴大,從而為人物畫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現人的性格和精神特點。
在顧愷之的著作言論中,我們見到他反複強調描寫人的神情和精神狀態。
顧愷之的主要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圖》、《魏晉勝流畫讚》。他的力作《雲台山記》,是一篇有曆史價值的文章,文字中有很多錯亂,但大致可以看出是描述一幅分為三段的雲台山圖。雲台山是道教的祖師張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這幅文章描繪大師張道陵以跳到深穀中取桃子來考察其弟子們,其中唯趙升、王長二人信心最堅。文章中又描述了畫中的山石澗流的險峭之勢,山峰上孤鬆,山中穿插步鳳鳥“婆娑體儀,羽秀而詳軒尾翼,白虎心匍石飲水”等。這篇文字有助於我們了解早期山水畫的內容和風格。早期山水畫是包含了神仙怪異的因素的。南北朝的道教徒宗炳、上微的論述山水畫的文章也保留了下來,可以看出也是從求仙訪進的思想出發的。早期山水畫的古拙的風格,我們從南北朝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畫中都可以得到相似的,進一步的認識。葛洪
——木炭作筆石為紙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他是我國東晉時著名的醫學家、化學家。著有《抱樸子》、《時後備急方》等是我國最早有結核病和天花記載的醫書。
葛洪是我國東晉時的醫學家、化學家。一千七百多年前,出生在江蘇句容。
葛洪的祖輩世代做吳國的大臣,到西晉消滅吳國後,葛洪的家境日漸衰落。
他十三歲時失去父親,後來僅剩下的一點兒家產又在戰亂兵火中燒毀。
年少的葛洪早早地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清貧度日。
葛洪小的時候,曾經隨父親讀過一些書,也識得一些字。但自從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就再也沒有錢供他買筆墨紙硯了。
家境好的孩子有筆有墨,可以坐在明亮的屋子中習字,可他卻不能。
每當葛洪擔著柴擔從那些孩子家門前路過,他是多麼渴望能有自己的筆墨,能寫上幾個字啊!然而;那隻是心中的一個祈盼。
有一天,葛洪砍柴回家後,在灶間幫母親燒柴做飯。飯熟火熄之後,他把灶膛裏烏黑的木炭撿出來。他看看自己的手,也成了黑漆漆的了,按到幹淨的牆上,牆上便有了一個小墨手印。
“噢!太好了,有辦法了。”
他高興地拍著兩隻小黑手,跑到母親跟前。母親納悶在看著他問:
“孩子,你這是高興什麼呀,什麼有辦法了?”葛洪走到灶膛邊,拿起一塊木炭,在母親腳前的地上寫道:
“我要寫字。”
他站起身來,對母親說:“這就是好辦法,我可以不花錢,不買筆墨就能寫字了。”
從此以後,葛洪每次上山打柴都要帶上些木炭,砍柴累了就往腳下的山岩上寫,擔柴回家就往路邊的石頭上寫。
就這樣,他的字愈寫愈好,默寫的文章愈來愈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留下的那些書已經不夠葛洪讀了,於是他就向鄰裏借書。
鄰裏的書讀完了,他又千方百計,向城裏的親朋們借。
人們經常看到一個年輕人,背著沉甸甸的書籍,往返在鄉間城裏的路上。
一個夏日的正午,葛洪剛從城裏一個親戚家借書回來,在路上碰到一個童年時的小夥伴。
那人是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他看著烈日炎炎下汗流浹背的葛洪,帶著嘲諷的口吻說:
“葛洪老弟,讀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你看我這不讀書的人不是比你過得好嗎?”
葛洪對他微微一笑,回敬了他兩句話:
“汙水中的泥鰍,不知四海的寬廣;腐草中的螢火蟲,哪能看到日月的光華。”
葛洪回到家,不顧旅途勞累,先砍柴,再幫母親幹完所有的家務,最後再坐下來讀書。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博覽群書,博聞強識,又寫得一手好文章。
葛洪當了幾年中小官吏,後來官場不得意,他便潛心從事煉丹術和醫學的研究。青少年時打下的紮實的文化功底,為他後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基礎。
葛洪在化學、冶煉、藥學方麵都建樹。
葛洪從小喜歡讀有關醫學、保健和煉丹製藥的書,還很留心民間流行的一些簡便的治病方法。
他把在廣大的農村搜集到的驗方,結合自己的醫藥知識,寫成了一本書,取名叫《時後備急方》。
這部書裏的治病藥方,都用的是容易得到的草藥,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靈驗有效,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他還撰寫了許多好文章、好書,其中有介紹冶煉和製藥的《抱樸子》;介紹各種疾病治療冶煉的《金匱醫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