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兒子年齡還小,能寫出這樣好的詩文嗎?曹操有些懷疑,把曹植叫來,問他這些詩文的作者到底是誰,是否確是自己所寫。曹植坦然地說:“兒子寫詩作文,從來是抒自己所感,寫個人所思。別人的思想感情,跟兒子有什麼關係呢?兒子決不會把別人的詩文當作自己的,請父王放心!”

曹植見父親還沒有完全消除懷疑,便誠懇地說:

“如果父王不信,不妨麵度!”

曹操聽罷,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後來,曹操命人建造的銅雀台落成了。這個銅雀台,是曹操用來作為文人聚會、飲酒賦詩的場所。曹操這時郴僅想趁機考一下曹植,而且想同時考考幾個兒子的文才。在舉行落成典禮那一天,他率領文武官員登台觀賞,要兒子們也全部到場。

曹操對兒子們說:“今日銅雀台落成,你們每人各作一篇賦,慶賀一番如何?”

當幾個兄弟還在苦苦思索時,曹植很快就寫出一篇《銅雀台賦》呈給父親,使兄弟們都自愧不如。曹操讀了這篇新作,進一步證實曹植才思敏捷,從此就另眼看待了。

雖然,銅雀台麵試是曹植18歲時的事,但如果他不是童年早慧,打下良好的基礎,怎麼能比過兄弟們呢?謝道韞

——7歲的詠絮才女

謝道韞(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有名的女才子、女詩人。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謝道韞,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古代有名的女才子、女詩人。謝道韞身出名門,係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

謝家是東晉時期的望族。謝安是當朝宰相,謝石任都督,謝玄任廣陵相。他們是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的組織者,在保衛東晉政權的殊死戰鬥中立下了大功,深得皇上的信任。謝道韞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安的侄女。她生長在這個名門望族的大家庭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現出超人的才智。

謝安文才武略蓋世,乃是東晉第一號棟梁之臣。他平時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希望子侄們能一個個地茁壯成長,將來好為國家效力,所以經常過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要求也十分嚴格。一次,他看到侄女道韞正在讀《毛詩》,便問;“你讀過的文章能不能流利地背出來?”不慌不忙的小道韞說:“能。”她一口氣背出了十多首詩。謝安又問:“你說說《毛詩》裏麵,最喜歡哪些詩句?”謝道韞想了想,說:“我最喜歡的詩句是‘去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聽了,連聲稱讚:“很好,很好。想不到你能有這麼高的欣賞能力。這也說明你對《毛詩》的學習,不是囫圇吞棗,而是領會很深。”這件事傳到社會上,人們都說:“道韞真乃女神童也。”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起來,人們都穿上了禦寒的棉衣。快到春節的時候,竟下起了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遠處的山巒變成白茫茫的;廣袤的田野被白色覆蓋了,連街道上庭院裏都積滿了厚厚的白雪。古人常說:瑞雪兆豐年。人們看到雪下得越大,心裏越高興。謝安帶著侄兒侄女一起外出賞雪。他們為大自然的壯麗美景陶醉了。孩子們在雪地裏追逐嬉戲,謝安卻在草亭裏舉杯獨酌,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出神。

謝道韞和哥哥謝朗從雪地裏跑進草亭,借著爐火取暖。

謝安看看他們興致很高,便打算趁機考考他們學習詩文的情況。謝安說:“賞雪不光是用眼睛去觀看美景奇觀,還應該用優雅的詩詞讚誦,才能把興致盡情地抒發出來呢。”

調皮的謝朗正好8歲,他說:“叔叔你定想好詩句了,才來考我們的,對不對?”

溫和的謝道韞接過了話,說:“我們和叔叔比試比試,怎麼樣?”

謝安高興得笑出了聲:“好!我作好詩給你們看,如何?”

兄妹倆等了好一陣子。隻見叔叔用手向漫天大雪一揮,口中吟出了一句:“白雪紛紛何所似?”就不往下說了,他是問孩子們:你們看這正下著的大雪好像是什麼呀?

調皮的謝朗搶著吟了一句詩:“空中撒鹽差可擬。”意思是說:“我看大雪就跟從天上往下撒著鹽粒一樣。”說完很得意地看著叔叔,想得到他的表揚呢。

謝安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不好,不好。誰有那麼大的力氣,能從天頂上往地下撒那麼多的鹽粒呢?再說鹽粒重得很,怎麼能夠漫天地飛舞呢?”

幾句話說得謝朗臉上紅紅的。他覺得叔叔說的很對,可是自己怎麼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

謝道錫輕輕地吟詠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意思是說:“我看這紛紛揚揚的漫大大雪,正好像春天的柳絮,隨風而起,四處飛舞。”

謝安立即拍手叫好。他說:“小道韞的比喻太形象了。真是恰到好處。”

謝朗也說:“妹妹的比喻比我強多了。”

謝安說:“你知道它強在什麼地方嗎?第一,春天裏柳絮到處飛舞,白茫茫一片,跟雪花的顏色很相象。第二,柳絮本身就很輕,飛的時候,即左即右,舞的姿態實在和雪花差不多,從重量和顏色上相比,沒有別的比它更合適了。”

謝朗這才恍然大悟,連說:“不錯,真不錯。”7歲的謝道韞詠雪的奇巧,被人們公認為天才。從此,她便有了一個“詠絮才女”的美名。後來人們對有作為有才華的女子,也都喜歡用“詠絮才女”來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