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夾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5.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麵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6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7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8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現在商海如潮湧,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隻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9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總之,和客人、長輩等眾人一起進餐時,要使他們感到輕鬆、愉快、氣氛和諧。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這裏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餐桌上的失儀陷阱
餐桌上的每道菜式,雖然都很吸引人,但若處理不當,卻每分鍾都會成為你的“餐桌失儀陷阱”。
麵包
在餐桌禮儀上,有所謂“左麵包,右水杯”的說法,千萬不要將兩者倒轉擺放。麵包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若想塗牛油,先把牛油碟移至自己的碟邊,再塗抹到麵包上。很多人喜歡將麵包蘸湯,這種食法甚不好看,應盡量避免。
湯
飲湯時,首先盡量不要發出聲音;另外,若覺湯太過熱,應待它稍涼後才喝,湯匙放到嘴邊,分開數次才能喝完,實在有失禮儀。若湯碟沒有把手,這時候,就可用雙手捧著碟子喝湯。
烤肉
按照燒烤程度,烤肉大致可分為半熟、略生、生熟適中、略熟、熟透等多種。點菜時,要先選好烤肉的燒烤程度。
牛扒
應從左往右吃。將牛扒切成小小塊來吃,否則,不單吃相不好,而且還會濺出肉汁,若牛扒涼得較快,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味道。
鮮魚
享用魚類菜式時,若吃到魚骨,不要把它直接從嘴裏吐出,最好的方法,是用舌頭盡量把魚骨頂出來,用叉子接住,再放到碟子的一角。若不幸魚骨卡進牙縫問,就用餐巾掩著嘴,利用拇指和食指將之拔出。至於使用牙簽時,也要用餐巾掩著嘴來進行。
初次交談的禮節
初次交談時,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語氣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與人談話時,不宜與對方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離得過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說話,應待別人說完。有人與自己主動說話,應樂於交談。第三者參與說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現場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隻與一、兩個人說話,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也不要與個別人隻談兩個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看法。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顯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